• 20阅读
  • 0回复

打破独家办电常规 调动地方办电积极性 广东严重缺电局面开始缓和 今年可投产装机容量比“六五”期间总容量增二倍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9
第2版(经济)
专栏:

打破独家办电常规 调动地方办电积极性
广东严重缺电局面开始缓和
今年可投产装机容量比“六五”期间总容量增二倍多
本报讯 记者刘燮阳报道:广东省打破电力部门独家办电的常规,充分调动地方办电的积极性,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多层次、多形式大家办电,使全省严重缺电的局面开始缓和。
广东是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地区。这里毗邻港澳,经济发达。全国四个特区,有三个就在这里。深圳、珠海、汕头和富饶的珠江三角洲一带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
长期以来,这个地区办电由于电力部门一家独办,资金全部依赖国家拨款,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电力建设发展缓慢,生产和生活缺电严重。“六五”期间,全省电力投资只有9亿多,平均一年不到两亿,投产的大中型电站(厂)的装机容量仅32.5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仅增长9.13%,远远不能适应这个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由于电力不足,一些主要城市的工厂每周只能供电三天,小城镇及农村,每周只能轮流供电一两天,造成现有的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新建的工厂不能投产,严重地影响了这个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一年因缺电减少的产值达100多亿元。一些地区的居民和商业用电得不到保证。1986年广东电网中调拉闸停电7463条次,累计减少供电负荷2173.9万千瓦,工厂和居民因此叫苦不迭。外商一听说缺电严重,不愿在广东投资办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1984年开始,广东省冲破了电力部门的一统天下,在依靠国家支持办电的同时,发动群众,自筹资金,多家办电。
——用向国家贷款、发动地方和部门集资、发行电力建设债券等多种办法筹措资金。为保证电力建设取得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省政府决定对省电力局直属企业实行免缴供电环节产品税、所得税、调节税,其税款全部列为电力建设专用资金。与此同时,还向省电网用户加收电力建设费用,使电力企业真正具有自我积累、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以电养电。仅此两项,今年就筹措电力资金6亿多元,比国家拨款增加了两倍多。
——发动地、市、县和各部门多层次办电。现在,省里已办起四座大中型电厂,总装机容量136.8万千瓦。深圳、广州、汕头、海南岛已先后办起各自的大中型电厂,总装机容量90多万千瓦。各县办起的小水电、小火电星罗棋布。
——采取多种形式办电。国家办,地方办,中央和地方联合办,地方和地方联合办,还可以吸引外资办。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黄埔煤代油工程,就是中央和地方联合办的。沙角B电厂是深圳市引用外资和外商合办的。省和佛山市、肇庆地区、韶关地区、梅县地区正在联合办电厂,目前勘探、设计、征地工作基本就绪。
由于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层次、多形式大家办电,这几年广东省电力建设发展较快。仅今年一年,大中型电厂可投产的装机容量就达100万千瓦,比“六五”期间5年投产的总容量增加了两倍多。发电量预计今年可达到220亿度以上,比1985年增长45亿度以上,使全省电力紧张的局面开始缓和。一些工厂开工率逐步提高。广州氮肥厂、广州钢铁厂、广州水泥厂等重点企业,现在可以全部开工了,全省的工业增长速度将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一年。商业和市民用电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不再因经常停电而带来种种烦恼。许多外商看到电力状况有了改善,又纷纷前来洽谈业务,积极投资办厂,预计今年全省的创汇额将比去年增长20%以上。
日前,记者走访了广东省电力部门负责同志,他说:广东省电力紧张局面目前有所缓和,这是改革带来的成果。但这还仅仅是开始,要沿着这条路子继续走下去。我们准备再用5年时间,争取全省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以上,发电量达到350亿度以上,到1992年,全省供电紧张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基本解决。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我们自己作艰苦的努力,同时更需要继续得到中央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