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谁是败家子?——一项浪费千万元投资的工程建设始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9
第2版(经济)
专栏:

谁是败家子?
——一项浪费千万元投资的工程建设始末
新华社记者 侯嘉荫
在西安钟表元件厂钟表材料车间垃圾成堆的厂房中,一位留守人员感慨地对记者说:“我来参加这个车间建设时才20岁,如今我娃都上小学二年级了,厂子还没建成。你说多窝囊。”
这个由国家投资1千万元建设的车间,自1973年动工,跨过了14个年头,至今不但没有投产,而且已经建成的三座近万平方米的厂房屋顶漏雨、地基下陷,成了危房;价值300万元的数百台设备业已锈损严重、残缺不全了。
日前,记者在这个车间看到,于1975年完工的厂房里,地面上裂痕道道,部分墙体已经倾斜,门窗破烂不堪,室外垃圾成堆,杂草丛生。
堆放在厂房和职工食堂里的数百台设备,于10年前到货之后,除少数几台试车一二次外,大部分都没有开箱。由于保管不善,现在有的设备裸露在外,尘土满布;有的锈迹斑斑,面目全非;有的残缺不全,少胳膊短腿;有的仅留壳体,其中有两台价值79万元的热轧机被人支解,横七竖八地躺卧在地。此外,还有拉丝机、联合冲剪机等100多台大小设备,颠三倒四地被扔在角落任鸟作巢……
据了解,当初上这个项目时,厂里曾拿出几十万元,派了100多名工人分赴上海、南京培训。后来,培训的人回来了,建设却停了,现在只剩下20个人“守摊子”。
耳闻目睹以上状况,记者百思不解,先后走访了陕西省计委、轻工厅、西安市一轻局和钟表元件厂几任厂长、基建科长,虽然了解了这个项目上上停停的来龙去脉,但是对于谁是造成这场灾难的败家子仍然不甚了了,似乎谁都与之有关,而却谁也没有责任。
这个项目于1972年由轻工业部报请国家计委批准,最初计划投资349万元,后又追加到1千万元。计划建设规模为年产钟表用钢材400吨,铜材300吨,计划5年建成。
任务下达后,土建工程3年就完成了,设备1978年前后到货,培训人员1977年返回工厂。但是到1979年,因电子表在市场上走俏。这个项目的决策者们思想上发生动摇,在没有采取有效补救措施的情况下,放松了对工程的领导。钟表元件厂的部分干部和职工,也因为担心亏损,对建这个车间不积极,甚至反对。于是,到1980年工程就基本停止了。此后,钟表元件厂又在西安南郊另开了一个投资1100万元的钟表元件项目。致使业已半瘫痪的这个项目全部瘫痪了。
西安钟表元件厂和新近从元件厂分离出来的西安钟表材料厂的几任厂长,都视这个项目为“包袱”,谁也不精心保管设备,维护厂房,就这样年复一年,一直拖到现在。
有关主管部门也都各说各的理,都认为自己无过之有,无责可负,谁也害怕沾边,更无人主动出面收拾摊子。省计委的同志认为,这个项目款已拨够了,对计委来说已属投产建成项目,消了号了。省轻工厅的同志认为,计委的看法不对,这个项目属缓建项目,至今仍不算完工。
然而,工人们的看法却大不相同,他们说,咱国家还很穷,拨1千万元可不容易,可是,现在上至轻工业部下至厂长,又有几个为这些国家财产受损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