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情满厅堂——记意共《团结报》节的中国餐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9
第6版(国际)
专栏:意大利通讯

情满厅堂
——记意共《团结报》节的中国餐馆
本报记者 罗晋标
在波伦亚北郊公园里,意共全国《团结报》节热闹非凡:有各种讨论会和展览,各具民族特色的文艺演出和电影,还有特产商品展销,多种多样的游艺,各国风味餐馆……这些内容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9月11日晚,记者来到公园的西南角,只见有一处建筑门口挂着两个红色大宫灯,两边各有一丛翠竹,左边墙上用意大利文写着“中国餐馆”。
这是一座特制的金属架大篷屋,设计精巧大方,餐厅有250个座位。这里每个星期五天午晚两餐、两天开晚餐,总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此刻厅堂内又是满座,门口还有三四十人排队等候进餐。据介绍,自8月29日报节开幕、餐厅营业以来,每天营业额约800万里拉,周末达1300万至2000万里拉。
为了办好这个餐厅,意共波伦亚圣比奥拉区7个基层委员会的上百名同志自愿参加义务劳动。这些同志中有工程师、技术员、医生、工人、职员、学生等,他们每天下午下班后即到餐馆,一直工作到午夜一点左右,第二天又继续去上班。周末他们则全天在餐馆工作。一些退休的老同志还全天在厨房打下手,或当餐厅服务员。记者见到了餐馆的负责人弗兰切斯科·雷斯卡同志,他在《团结报》节办餐馆已是第四次了,每天早来晚走,并且把夫人和女儿也动员到餐厅来帮助工作。
参加餐馆工作的6位中国同志(其中4位是国内特级厨师)不辞辛劳,克服了原材料不全、花样要求难度大、饭菜量大的困难,夜以继日地工作了近半个月,人也累瘦了。但他们毫无怨言,因为餐馆的成功就是对他们的最高奖赏,而这一成功是意共同志和中国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