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三沟一河”味芳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19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采风录

“三沟一河”味芳香
李连庆
初夏的苏北,大地一片葱绿。当我们驱车到达酒乡洋河镇的郊区,便已觉香气袭来,开始朦朦胧胧,以后愈近愈浓。小小的洋河镇,东西长不过2里,竟有43个酒厂,满镇满街全是酒、酒、酒……。
素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洋河大曲就产在这里。厂里同志告诉我,洋河镇历史上水陆交通就很发达,从唐代起因酿酒而享有盛名,两淮宦游之士、齐鲁商贾之客,多荟集于此镇。明代曾有9个省的商人在洋河镇建立会馆,经营酒业。清代洋河酒作为皇室贡品,曾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流传数百年的一副对联:“酒味冲天,飞鸟闻香化凤;糟粕落地,游鱼得味成龙”,可谓对洋河大曲赞美之绝。洋河为什么能产名酒?陪同者告诉我一个动人的传说:洋河古镇有位姑娘,叫阿美,品貌端正,心地善良。由于家境贫寒,阿美给当地乡绅家做佣人,每天到镇上为主人买酒。她同情贫苦的乡亲,常常把买酒的钱送给他们,再舀回泉水向主人交差。主人发现了真情,把阿美推进泉里,阿美当即身亡命绝。说来神奇,自此以后,这眼泉水香气扑鼻。人们说阿美成了一方酒神。为了纪念阿美,当地人把这眼清泉起名叫“美人泉”。这虽是传说,但经地质部门勘探,美人泉一带的地下水确系软水质,别的地方得挖100米才能出水,而美人泉一带只需打20米深,水就涌涌不绝。加之这一带土质也好,红粘土含生窑香前驱物质杆菌,更使酒胎香甜兼备。
我们从泗阳县的洋河镇驱车到泗洪县的双沟镇双沟酒厂。双沟酒厂的双沟大曲闻名于世,酒质甘美,香醇扑鼻,酒味纯正,入口甜厚。早在清末南洋劝业会上,双沟大曲就称雄霸市,拈得名酒第一,获得金质奖牌。抗日战争期间,刘少奇、陈毅、邓子恢等同志曾到过这个厂,品尝过双沟大曲。陈毅同志饮后连声称赞:“要得!硬是要得!”“不愧天下第一流。”
几天以后,我又参观了高沟酒厂和汤沟酒厂。
高沟古镇位于涟水县,南邻淮河,北靠文塘河,大河纵横,公路交错,风墙如画,远山如黛。它向来是涟(水)沭(阳)灌(南)粮米和土特产品集散之地,经济繁荣,工商两旺。当地盛产大麦、高粱、豌豆等酒料作物,加上醇甜的六塘河水,乃得天独厚的酿酒之地,吸引了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品尝美酒,品者无不称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华章。宋代诗人陆游来高沟时曾在“天泉糟坊”的墙壁上写道:“天赐名酒,地赐名泉,高沟名酒,名不虚传”的赞词。清代女诗人刘古香途经高沟,挥笔写下:“天既有星,糟滴珍珠红艳。泉还名郡,坊开琥珀香浓。”到了近代,陈毅同志在涟水保卫战后,即兴吟诗一首:“美酒飘香云天外,南征北战壮我行,我军痛饮高沟酒,定叫中华属人民。”
汤沟大曲因得香泉古井之水,久蓄成酿,故浓香馥郁,甜若丝蜜,醇正柔和。汤沟大曲在明末清初驰名于世,康熙年间,著名诗人、戏剧家洪升曾咏诗赞其为“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
厂里负责人告诉我,汤沟酒厂也曾走过弯路。比如违背工艺操作规程,劳动纪律松弛,偷吃扒拿,以酒三分醉,弄得汤沟酒厂几乎倒闭。经过改革,情况才有根本变化。
“酒是风雅物”。历代文人雅士、英雄豪杰无不喜欢酒。昔日曹操煮酒论英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一名句至今仍脍炙人口;“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直传为佳话;阮籍、刘伶、苏东坡、欧阳修等都是酒中醉翁,或以酒为文,或讽嘲朝廷,或逃避现实。酒可以振奋精神,也能伤人误事。所以酒不可不喝,也不可多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