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集贸市场成为商品流通重要渠道 广州城乡集市出现五个转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0
第2版(经济)
专栏:

集贸市场成为商品流通重要渠道
广州城乡集市出现五个转向
本报讯 记者施明慎、江夏报道:走进广州一座三层楼房,头上是明亮的日光灯和送来阵阵清风的吊扇,脚下是洁净的花砖地面,柜台里放满各种商品。这是今年7月才开张的广州市西堤工业品市场,经营者是476户个体商贩。它只是广州市400个城乡集市中的一个。改革的8年,广州市城乡集市贸易出现了繁荣兴旺的局面。去年集市成交额达16.8亿元,是1980年的5倍。今年上半年,大米、食油、猪肉、鲜果等品种的上市量均增加50%以上。一个大中小型结合、综合配套、批零并举,早夜市兼有的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的集市网络正在形成。近年来,广州集市贸易出现了5个转向:
——从国营经济的补充渠道转向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1986年,市区集贸市场提供的肉禽蛋鱼占社会商品零售量的比重,从1980年的6.8%增加到51.5%;蔬菜从14.9%增加到51.7%。今年上半年,集市贸易成交额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1/5以上。集市已成为居民购买农副产品的主要场所。
——从直接交易转向开放型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已建立43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每年有几十万个体商贩进出广州,从事贩运、购销活动。商品交换从地产地销变为贩运收购,经批发扩散,辐射面扩展到全省、华南地区以至全国各地。三元里禽蛋批发市场每天有2万公斤鲜蛋从湖南、江西、广西等地运入,其中80%的鲜蛋由个体商贩采购后在各个农贸市场出售。
——从传统的经营农副产品的集市模式转向多门类、多形式的综合配套市场。目前在广州集市交易的既有各种农副产品,又有日用工业品、家具、建材、旧机动车辆等,共17类3000多个品种。开张不久的流花市场,面积7000平方米,这里不仅摆卖各种商品,还设有邮局、银行、仓库、餐厅、招待所等,为交易双方提供通讯、金融、储运、食宿等系列化服务。
——从单一的个体经营转向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相互竞争的局面。在同一个市场上,个体商贩、集体、国营商业企业、工业供销部门都可以租摊设点,谁家货源多、服务好,价格合理,谁就能招徕众多的顾客。
——从自发的简陋的交易场所,转向具有一定服务设施的新型市场。以前,集贸交易都是占街为市、露天设摊,日晒雨淋。近几年,广州通过多种形式和各个渠道筹资,修建室内市场,并增设服务设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