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到农村社会实践带回收获亦带回疑问 首都大学生与理论工作者专题对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0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到农村社会实践带回收获亦带回疑问
首都大学生与理论工作者专题对话
本报北京9月19日讯 记者曹焕荣报道:一次以“农村发展与改革”为主题的对话活动,今天在北京部分大学生和研究农村政策的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之间进行。
今年暑假,团中央、全国学联倡导并组织了“百县扶贫”社会实践,各地逾百万大中专学生参加。万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在此同时参加了“暑期农村调查征文”活动,现已写出4000余篇调查报告。今天下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的21名同学带着来自农村的第一手材料,带着一系列议论的“热点”包括疑虑,出席了在团中央会议室召开的这次“圆桌会议”。
北农大农经系学生王昭亮一开始就提出个尖锐问题: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长期战略,还是临时措施?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陈锡文先是回顾了30年来实行责任制的曲折过程,又从尊重农民自主权,以及经营规模大小、利弊等角度谈了看法,并介绍了在全国14个试验区展开的改革实践。
北师大经济系研究生尹登成、北农大农经系研究生田建华摆了在华北、西北等地调查的情况,接着问道:农村干部的不正之风和改革是什么关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高山作了全面回答。他有两个观点引起与会者注意:在新旧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某些地方的确出现了一段“管理真空”,有的人就钻了这个“空子”,党和政府正依靠加强、完善法令和制度,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不正之风历来就有,只不过以往许多人持沉默态度。这些年,人们比较敢说话了,不正之风的暴露因此也比以前多了。
暑期曾去河北社会实践的北农大计统系学生姜奎、曾到北京郊区挂职的清华计算机系学生闵卫东、曾赴辽宁参加小城镇调查的人大人口研究所研究生杜鹏等,分别就“农村扶贫”、“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展开”、“农村劳动力出路”等问题,同理论工作者进行了广泛交谈,还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
这次对话活动是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起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