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思想政治教育场所 科技文化学习课堂 安徽“青年之家”发挥多功能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0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思想政治教育场所 科技文化学习课堂
安徽“青年之家”发挥多功能作用
本报讯 5年来,安徽省各级团组织为积极创建青少年活动阵地,共筹集资金1900多万元,建起了24所青少年宫,农村“青年之家”2.8万多个。这些活动阵地正在发挥着使青年求知、求富、求乐的多功能作用。
一是培训技术,传递致富信息。据统计,安徽省在“青年之家”办各种农业科技学校4000多所,农业技术培训班3万余期,培训人数达37万多人次。许多青年在“家”中获得了致富信息,学到了技术。凤阳县王楼村有5个同胞兄弟,因家穷娶不上媳妇,该村“青年之家”主动请他们进“家”学习致富技术,没过多久,一个个都成了致富能手。现在,老大的媳妇已娶进了门。
二是开展丰富健康的文体活动。东至县梅城村的“青年之家”为了抵制非法出版物和录音、录像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开展影评、书评和唱英雄、学英雄活动,以正压邪。青年们风趣地说,通过开展活动,“法卡山”压倒了“武当山”,“丁晓兵”战胜了“何大侠”。
三是办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天长县的“青年之家”把思想教育、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在“家”中开展的普法教育,使青少年犯罪率连续3年下降。
四是一室多用,发挥综合教育性能。各级农村团组织在办“家”中,还打破团的“独家经营”方式,分别与民兵之家、妇女之家、文化室、广播电视室、体育俱乐部协同共办。阜阳地区的“青年之家”普遍与村办敬老院办在一块,这样,便于为鳏、寡、孤、独老人提供服务。贵池县大山村团支部的“青年之家”把涉及各部门的活动溶于一体,使该村出现了“四无四有”的好局面,即封建迷信无活动、社会治安无犯罪、计划生育无超生、国家任务无拖欠;有了影剧院、有了图书馆、有了村办企业、有了科普小组,村风村貌发生可喜的变化。
(李本福 黄礼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