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美苏外长会晤与中导谈判新进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0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美苏外长会晤与中导谈判新进展
本报记者 景宪法
美苏两国外长经过三天的紧张谈判,于本月十七日就销毁两国的中程核导弹达成原则协议。双方商定,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将于今秋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晤,届时正式签署协议。
双方同意销毁的核导弹包括:美国部署在西欧的二百五十六枚巡航导弹和一百零八枚潘兴Ⅱ式导弹;苏联部署在欧洲和亚洲的四百四十一枚SS—20导弹和一百一十二枚SS—4导弹,以及一百三十枚中短程导弹。这次谈判涉及的内容还有:双方同意为达成削减百分之五十的进攻性战略核武器协议作出努力;今年十二月一日之前就全面停止地下核试验和全面禁止化学武器等问题进行谈判。
达成销毁两国所有中程导弹的原则协议是美苏外长这次会晤的主要成果。自去年十月冰岛会晤以来,美苏一直在中导的拆除范围、拆除时间等问题上争吵不休。今年七月下旬,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愿意放弃在亚洲部署一百枚中导弹头的要求,即接受“全球双零点”方案,使步履艰难的中导谈判重现希望。但是,由于美国以“双边谈判不涉及第三国核武器”为由,拒绝了苏联提出的将西德境内的潘兴ⅠA导弹核弹头纳入“双零点”方案的要求,因此中导谈判又出现僵局。
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美苏双方在这次外长会晤中都作了让步。苏联方面放弃了始终坚持的在一年之内拆除西德境内全部潘兴ⅠA核弹头的要求,同意美国在西德销毁导弹后再撤回核弹头;美国则同意将撤回的核弹头列入美国现有的中短程核导弹的范畴,届时按照协议予以销毁。这样,双方终于搬开了中导谈判中一块绊脚石。
美苏在中导谈判中取得进展,是出于各自的需要。里根总统任期将尽,达成中导协议既能弥补自己在“伊朗门”事件中所蒙受损失的声誉,又能在卸任之后留下一个“对美苏关系有所作为”的总统形象。戈尔巴乔夫之所以在谈判中作出让步,此间分析家认为主要是出于国内经济改革的考虑,以及对西欧国家作出姿态。
尽管如此,这次谈判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如销毁中、短导的时限问题,如何保证有效核查等等。
美国舆论对美苏外长的这次会晤反响强烈。普遍认为,两个核大国的中导协议是迈出了“积极意义的一步”。美国国会也对里根总统的行动表示欢迎。另一方面,以国防部长温伯格为首的强硬派则担心,美国撤走中导之后将会使西欧的防务出现空白。当然,美苏如能最终达成中导协议,对缓和目前紧张的国际局势来说,无疑是积极的一步。但是,中、短两种核导弹在美苏两家的全部核武器库中充其量不过百分之五。因此,中导协议对解除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
(本报华盛顿九月十八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