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牛仔风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0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副刊

牛仔风情
景宪法
西部总是令我心醉:望不断的褐色荒漠、数不尽的风化台地、听不够的山涧轰鸣……然而几度西行,最令人留连忘返的还是牛仔们踏下的一串串足迹。
美国人常说:牛仔的历史,就是西部的历史。其实,早在美国拥有西部疆土之前,牛仔就已存在。1845年,美利坚合众国将墨西哥的那块“比法兰西本土还要大”的得克萨斯省并入自己的版图,世代放牧长角牛的墨西哥“瓦盖罗”便成为美国最早的牛仔。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的20年是美国历史上长途贩运肉牛的鼎盛时期。牛仔们驱赶着长角牛日夜兼程地向北涌去,一道又一道的“牛径”开辟在荒野之间。西抵落基山麓,东濒密西西比,无处不见牛仔的踪迹。即使是一个世纪后的今天,西行的游客在任何一座小镇驻足片刻,都可领略到当年那马鸣风萧、车来人往的盛世风情。
小镇上少不了出售牛仔纪念品的商店。筚路蓝缕的岁月都已编织在牛仔的行装中:紧身、结实的牛仔服最适于在旷野的灌木丛中穿行;高跟、尖头的长统靴既能扣牢马镫,又便于随时翻身下马;遮阳挡雨的宽沿帽不仅可以煽风点火,还能帮助牛仔遥相呼应、召唤牲口;脖子上的那条围巾用途最广——行程中是口罩,洗澡时当毛巾,负伤后作绷带,打家劫舍之徒还可用来遮掩脸面。那柄木质铜衣口琴可是牛仔的宝贝,有了它,征程的倦乏和思乡的惆怅都能消散在一阵抑扬顿挫的音韵之中。
枪支柜台常常琳琅满目。生活在弱肉强食的年代,牛仔们几乎都有一手“上射飞鸟、下击滚石”的好枪法。而衡量本事高低即决定生死存亡的最终标准,往往是看谁拔枪更快!君不见,西部影片中的高潮往往都是双方拔枪相见,其动作之神速,足以令人眼花缭乱。
物换星移,当年的西部风情毕竟只在影剧中才能看到了。今天的牛仔只是些为数不多的“牧民牛仔”,其生活方式已今非昔比:他们开上汽车,顺着高速公路来到牧场;一些人烟罕至的边远地带,牛仔们甚至驾驶直升飞机放牧!牧场大都专业化。胚胎移植、电子跟踪等高技术已跨入牛栏,甚至连最能使牛仔显露身手的打烙印,如今也逐渐被液氨冷冻所取代。
当年牛仔的真谛看来更多地继承在今天的“竞技牛仔”身上。去过西部的人大概谁也不会忘却惊心动魄的竞技场面:骑马的牛仔,抓鬃揽辔,千骑争驰翻江倒海;骑牛的牛仔,脚夹手扣,叱咤胯下诡谲风云!最博喝彩的场面当推“只身缚牛”:一头活蹦乱跳的牛被一位牛仔甩出的绳环套住,转眼间牛仔已顺势将牛按倒在地;绳索在四蹄间飞舞,片刻功夫,气呼呼的牛已束蹄就擒。如果骄傲的牛仔摘掉宽沿帽,抖出一头披肩金发,观众的欢呼声就更为热烈。
牛仔遗风无处不在。银幕上那些秉性刚毅、见义勇为的牛仔不仅是人们心目中的偶象,也是人们今天愤世嫉俗、针砭时弊的引证。牛仔们质朴的乡间音乐总是那样脍炙人口,即使最热门的流行音乐在抢灌激光唱片时,也不得不让它三分。最令人折服的要算牛仔裤了。这种老少咸宜的服饰几乎遍及世界各地,连美国总统在避暑山庄会客时也常身着蓝色粗布紧士裤。不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那种“破了膝盖、毛了边角”的牛仔裤往往比新裤更贵,而且三大名牌的厂商始终将其“打磨技术”视为不可泄露的商业机密。
时代的偶象常被后人赋以新意,牛仔亦不例外。美国人喜欢将那种无法无天的人喻为“牛仔”,报刊杂志的漫画也不时为那些自行其是的政界人士添顶宽沿帽、挂只左轮枪。譬如在伊朗门事件中闹得满城风雨的诺思中校,其所作所为就被人们戏谑为“白宫官员20世纪80年代的牛仔作风”。(附图片)
今日牛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