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百年后的纪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0
第7版(国际)
专栏:

百年后的纪念
李景卫
明年将成为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凡·高年”,曾关过这位艺术大师的一家精神病院改为艺术中心,除展出他的作品外,凡·高基金会还呼吁全世界的画家、雕塑家、音乐家和作家们贡献作品,陈列在此以纪念凡·高。
凡·高一八五三年出生在荷兰赞德特镇一个牧师的家庭,十六岁开始在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当过传教士,从一八八○年起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一八八一年,凡·高定居海牙,拜风景画家安东·莫夫为师。五年后他去巴黎,结识了毕沙罗、修拉、高夏等著名画家,拓宽了视野,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八八八年二月,凡·高为寻觅旖旎的地中海风光来到生活水平低廉的阿尔。这是他绘画创作中的黄金时期,作品既有表现主义的成分,又有象征主义的因素,主题涉及乡村景色、城镇风光、肖像画,主要作品有《邮递员鲁兰》、《向日葵》、《星夜》等。一八九○年五月,凡·高离开阿尔去巴黎。当时,他陷入对光明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困惑之中,精神上感到绝望。同年七月结束了他的一生。
凡·高是继伦勃朗以后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的绘画艺术对现代绘画影响甚大。他一生创作油画八百幅,素描七百幅。然而当时他这许多艺术珍品却无人问津,使他连糊口都困难,甚至后来还被当作疯子送入精神病院。耐人寻味的是,他刚去世不久就声誉大噪,每幅作品都价值惊人。今年三月,他的一幅作于一八九○年的《向日葵》以二千二百五十万英镑的高价拍卖成交,创造了当今绘画售价的世界纪录。
阿尔城在凡·高的艺术生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艺术家在这里的贫寒生活和刻苦创作却远没引起人们的重视。在他离去后,阿尔人也很少想起过他,更没有人想到一百年后要纪念他,所以他在阿尔期间用过的有意义的纪念物几乎荡然无存。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凡·高已名扬四海,阿尔人对他仍没刮目相看。为了修一条通往某银行和超级市场的路,竟把仅存的由凡·高作画装饰的一家咖啡馆也拆除了。近年凡·高的支持者奔走各方,终于使迟来的百年纪念在这座城市密锣紧鼓地筹备了。(附图片)
1880年凡·高自画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