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改革和优惠政策启动“老、少、边、山”地区经济 全国农村贫困户八年大幅度减少 目前仍有四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1
第1版(要闻)
专栏:

改革和优惠政策启动“老、少、边、山”地区经济
全国农村贫困户八年大幅度减少
目前仍有四千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据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王满)经过8年多改革后的我国农村,在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先富裕起来的同时,贫困户也在大幅度缩减。从1980年到1986年,我国农村贫困户占总农户比重已由61.6%下降为11.3%。
据有关部门新近统计,去年全国664个重点贫困县农村社会总产值达1070.1亿元;农户人均纯收入217.8元,比1980年的60.3元增加157.5元,增长2.6倍。去年全国贫困地区农业总产值达574.5亿元,比1980年增长47.6%,年递增率6.7%。一向比较薄弱的林牧副渔业发展最快,在贫困地区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中,除粮食外,棉、油、糖、麻、茶、水果和畜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都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目前,贫困地区长期以来严重畸形的农村产业结构正趋向协调。
工业、运输业、商业等非农产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在工业基础薄弱的西藏自治区,现在已有乡镇企业24000个,比1983年增加50倍,乡镇企业收入占全区农牧业总收入1/6以上。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贫困地区社会总产值比重中的农业部分正逐渐减少,工、商、运输等非农产业比重相应增加,这表明,贫困地区经济正在摆脱自给半自给状态,开始走向商品经济的新天地。
“借力起飞”,是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特点。几年来,各贫困地区积极与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外地技术、资金和人才,使当地自然资源开发速度日益加快。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同全国20多个省市开展经济技术协作,仅去年就达成生产项目协定1400多项。
在引进的同时,一些贫困地区各族群众还打破“金窝银窝不如家里这个穷窝”的旧观念,积极进行劳务输出,把农村剩余劳力拉到外面“借地生财”,开阔视野。以“穷甲天下”闻名的我国“三西”地区,目前到外面务工经商的农民达37万人。
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指出,尽管我国贫困地区近几年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全国各地仍有近1亿的低收入人口,其中4000万左右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我国要彻底消除贫困现象,还须做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