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走出校门读一本无字教科书——上海几位大学生社会实践归来谈感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走出校门读一本无字教科书
——上海几位大学生社会实践归来谈感受
本报记者 萧关根
大学生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欲望,又喜欢独立思考。对于别人讲的道理,即使是千真万确的,他们也不一定能接受。然而,当他们经过亲身实践领悟了某些道理以后,又会滔滔不绝地向别人一吐为快。
实践改变不切实际的想法
陈坚、陈晓是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二年级学生。原来,他们同其他学生一样,总是埋怨我们的改革太慢,恨不得一夜之间就改革成功。今年暑假,他们参加了江西瑞金县的社会调查后,却提出了瑞金的改革要适当放慢速度、打好基础的建议。他们是怎么想的呢?
陈坚说:“以往我们只凭主观愿望议论改革的快与慢,往往脱离社会实际;对实际情况调查后得出来的看法才是实事求是的。瑞金的情况在赣南地区是有代表性的,全国也有不少象瑞金那样的贫困地区,通过对瑞金的考察,我们对整个的改革有了新的认识。陈晓说,考察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否定着自己的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思想上是很痛苦的。改革有其本身的规律,是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我们国家很大,情况很复杂,发展又不平衡。在一个地方成功的做法,到另一个地方就不一定行得通。就拿以工致富来说,已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南方农村就有苏南和温州的典型做法。瑞金也想走以工致富的路子,近几年办了不少工厂,但结果并不很理想。显然,苏南和温州的经验搬到瑞金就没有立即成功。我们通过调查后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说,瑞金原来经济比较落后,能源和资源缺乏,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主观上说,一些干部文化素质不高,没有搞商品经济的经验,不了解市场行情,不经过必要的论证就匆匆忙忙办工厂,办起来后又不懂得怎么管理,有的工厂倒闭了,连原因都没有弄清楚。
“各项改革配套很重要。改革配套就互相促进,不配套则互相牵制。从瑞金来看,我们感到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那里发展经济最缺少的是科学技术人才,而培养人才靠教育。瑞金的干部已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上的投资也比较多,但仍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有追求学历的倾向。一些职业高中班办成了高考复习班。几年来全县每年平均有102名青年上大学,但能回来的不到1/3。结果是花了投资并没有为本县培养急需的人才。即使分配到瑞金的大学生,他们所学的知识在这种经济落后的地方不一定派用场。我们深切感到要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大学就要进一步改革,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的人才。”
多为促进社会改革做些扎实的工作
1985年寒假,同济大学四年级学生王国华回到家乡——山西长子县。听群众反映邻近大队有个干部横行乡里,胡作非为,谁揭发他的问题就打击谁,王国华很气愤。他到老乡家里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确凿的情况给中央和山西省的报社、有关部门写信揭发。学校党委领导表扬了王国华的行动,王国华却陷入深思:在家乡,为什么有的群众敢怒不敢言,有的不闻不问?这类干部之所以会产生,是以文化不发达和群众的愚昧为土壤的。党中央一直努力消除社会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热血青年要敢于揭发不正之风,更有责任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增强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1986年暑假,王国华联络班上3位同学一起到长子县办初中文化补习班,为初中学生补习英语和数学。今年暑假,他又联络了以山西籍学生为主的26名同学,分5个组到山西的5个县继续办文化补习班。
回顾几年的社会实践,王国华说:“消除不正之风,党和群众的愿望完全一致,党中央正在部署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从制度上消除不正之风。过去,我们青年学生喜欢提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以为这就能‘唤起民众’,结果是群众很反感。现在看来,能作些认真的调查研究,摸得一些民情、国情,多为促进社会改革做些扎实的工作,群众是欢迎的,我们也能受到锻炼。”
喊“六十分万岁”的人混不下去了
暑假中,上海交通大学在常州市办了一期“暑期学校”。2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分散到30多个工厂进行社会考察、实践和服务。材料科学及工程系研究生宋坚在常州期间很注意了解同学们的体会。他说,许多同学都开始悟出了一个道理:在学校里上课考试过关是容易的,到社会上、在企业中就不那么好混了。常州经济发展很快,对人才很重视。但他们不是只看文凭,而是看你有没有真才实学。常州金属家具厂进口的一条流水线的传送带,有一段的牵引力不足,影响了使用效果。机械系的一位研究生对这条传送带进行了测试和校核,并且提出了改进方案。在常州电子仪器厂上班的同学,短短20多天时间里,完成了8086十六位微机结构程序设计、数字逻辑时序控制电路设计、绝缘电阻测试线路的改进3项课题。这些同学说,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还要有不怕困难的精神。在学校里满足于混个及格的人,怎么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呢?有位同学感触很深地说:“幸亏有这次实践的机会,使我能急起直追,抓紧时间多学点知识。要是走上工作岗位才认识到这一点,那就后悔莫及了。”
宋坚说,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感到学校好混呢?他归因于学校不敢严格要求学生,没有实行真正的淘汰制。几乎所有的高等学校都在说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还订了规章制度,但真正实行起来又十分“谨慎”了。不及格的学生多了,教师的晋升会受影响,学校的面子也不好看。不少学生也看到了这一点,你们犹犹豫豫,我就马马虎虎,混个及格算了,甚至公开喊出了“六十分万岁”的口号。学校应该通过进一步改革,创造一个使这样的学生混不下去的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