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北京三百余中青年教师受聘正副教授 许多老教授为青胜于蓝而由衷高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1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北京三百余中青年教师受聘正副教授
许多老教授为青胜于蓝而由衷高兴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记者张宝瑞)北京一些高等院校在改革职称评定工作中,不论资排辈,不照顾关系,不看出国与否,敢于破格聘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教师担任正副教授。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地区高校在“文革”期间和“文革”以后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被评为教授、副教授的有300多人。北京大学最近聘用的生物学副教授陈章良仅26岁,是全国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北京航空学院计算机系的李未,今年42岁,是航空工业部最年轻的教授。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进修和工作期间,与英国的普罗特金教授一起创立形式语义新学科,受到学术界注目。他还曾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清华大学33岁的副教授杨卫从1985年以来开设5门课,其中有4门研究生课,组织翻译了数十万字关于弹塑性断裂分析著作,现在还担任学校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41岁的陈木法是1969年大学毕业生,由于他在数学概率论研究方面有创造性突破,被聘为教授。
这些人中有许多是我们自己培养起来的人才,没有出国深造过。清华大学49名45岁以下的副教授中,有38人完全是学校自己培养的学生。35岁的副教授江亿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博士学位。他与山西果树研究所共同发明的“土窑洞苹果贮藏法”获得成功。清华大学自己培养的第一个工科女博士倪以信,近日被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授予客座教授,今年才41岁。
许多老教授欣喜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看到年轻的人才成批涌现,后继有人,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没有被评为高级职务的中青年教师也觉得有了盼头和奔头,他们争先恐后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