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可贵的“忧患”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2
第2版(经济)
专栏:新语

可贵的“忧患”感
一泓
北京变压器厂在技术引进中担心受制于人,在谈判中,坚持要用国产原材料生产,要由厂里出人安装设备,终于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由此看来,搞技术引进,必要的忧患感是十分可贵的。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各国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但是在发展经济中具体使用哪种技术最经济,则是因国情而异的。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技术,是在同我国不同的社会环境、科技水平、资源情况等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把它移植到我国来,需要使之适应我国的“气候”“土壤”,这种消化吸收工作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一般来说,外国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总希望他们的技术、设备在我国落户以后,尽量少改动,以便能在原材料、零配件、维修技术等方面长期占据主动地位。作为资本家,这种追求利润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总不能长期受制于人,使宝贵的外汇源源外流。为此,我们在引进工作中必须做到独立自主,“洋”为中用。在考察、谈判、签约、设备安装等各个环节,力争把国产化问题配套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使引进的技术设备真正适应我国国情,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现在,有些单位在技术引进中有很大盲目性,在考察、谈判等关键环节,草率从事,听凭外商摆布,致使新设备投产后,问题不绝如缕,越扯越多。例如,有的进口设备,只因原材料无法摆脱进口,两三年后流失的外汇竟超过引进一条生产线的费用;有的设备一旦发生小小故障,便一筹莫展,只得停产去请外国人来修理……同这些教训相比,北京变压器厂的经验就很可贵,值得各地在引进工作中学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