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洁比水仙幽比菊 一代宗师永垂 范曹靖华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洁比水仙幽比菊 一代宗师永垂
范曹靖华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 著名翻译家、作家、教育家曹靖华遗体告别仪式今天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哀乐低迥,曹靖华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遗体上覆盖着红旗,上面写:一代宗师。邓颖超、习仲勋、李鹏、杨尚昆、胡启立、邓力群、周谷城、宋平、杨易辰、周培源、雷洁琼等沉痛地向曹靖华作最后诀别。
曹靖华原名曹联亚,1897年8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卢氏县,青年时代即积极投身进步的学生运动,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被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读书,1922年回国。1925年受李大钊同志派遣,他赴开封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苏联顾问团翻译,大革命失败后再次赴苏,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等校任教,1933年秋回国。其后,他曾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指导下,参加中苏文化协会和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并主编《苏联抗战文艺连丛》。
从20年代初,曹靖华即从事进步的俄国文学和苏联文学的介绍工作,与鲁迅和瞿秋白结下了深厚友谊。作为我国翻译介绍苏联革命文学的先驱者,他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地译出《铁流》、《保卫察里津》、《我是劳动人民的儿子》、《虹》等作品近30种,约300万字。他曾被鲁迅先生称赞为:“一声不响,不断地翻译着。”
新中国成立后,曹靖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系主任。除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外,他还担任过文艺界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候补代表,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世界文学》主编等。他曾多次出国访问和接待外国代表团,为推动和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努力。1987年5月,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他各国人民友谊勋章。
从60年代起,曹靖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这些文章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粉碎“四人帮”后,曹靖华不顾年高体弱,积极投身各项工作,甚至在病榻上仍坚持撰写文章、审阅文稿,关心教育和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曹靖华将自己的生命同国家、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195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董必武同志曾以“洁比水仙幽比菊,梅香暗动骨弥坚”的诗句,赞誉他高尚的情操和风骨。
曹靖华今年9月8日凌晨3时53分溘然长逝,终年90岁。
今天,八宝山殡仪馆灵堂内外摆满了花圈和挽联。向他敬献花圈的有邓颖超、习仲勋、李鹏、杨尚昆、胡乔木、胡启立、邓力群、许德珩、周谷城、杨静仁、周培源、费孝通、赵朴初、叶圣陶、巴金、雷洁琼、汪锋、钱伟长等同志,以及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教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等。
首都各界知名人士及曹靖华生前友好共300人参加了今天的告别仪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