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需要真本事——看“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知识竞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3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需要真本事
——看“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知识竞赛”
苏叔阳
什么事都怕没完没了。见好儿就收,或者改弦易辙,是带有普遍性的原则。譬如吧,电视知识竞赛,初时还挺新鲜,但接着来的是风起云涌,几乎到了无台不赛,无事不赛的地步。而且千篇一律。其结果是干脆哪套节目没竞赛看哪台。客观效果走向了反面。
让人难受的自然还有假模假式之处。听说有的台竟然早把试题加答案事先发给参赛者。当堂测验的,不是理解力而是记忆力。再加上极个别的主持者,明明于该学科知识也是外行,不同的是手中持有标准答案,碰到参赛中的高手,答出了与标准答案不同然而绝非错误的答案,主持者却非给人家判错不行,又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于是皆大不欢喜而终。
所以,近来我不大看这类竞赛。我的朋友中看这类竞赛的也不多,或说近乎无。
可是,前几天一位当编辑的青年朋友忽然对我说:他的电视机坏了,要到我家看“中学生德智体美劳知识竞赛”节目,而且说看过一次,“好得很”。我不由得吃了一惊。该编辑大学毕业,外语内行,属于“新潮人物”,能如此吸引他的节目,必也值得我好好儿看看,于是,早早地吃过晚饭坐在椅子上等待那节目。
这节目确是不错。一是题目全而不偏,不但有理论、有定律、有思想、有观念、有知识,还有实践、有操作;不但有口说,还有笔谈,还有表演、表现;不但有数理化工,还有文史哲艺;不但有学校所教,还有日常生活,包括烹饪、洗涮等家政;不但有科学知识,还有道德伦理观念,诸凡社会、家庭、学校等学问几乎都有涉猎,却又不从艰、涩、险、怪上出题,而于常识中考验一个当今中学生的全面水准。所以,许多题都“似曾相识”,却又一时说不太准。这才叫观众兴味盎然,从而也受到教益呢。而且,这对培养智慧型新一代青年也大有裨益。
二是活泼亲切,参赛者答对答错,那种即兴而生的丰富的表情,让人看了象那么回事;说走了嘴可以重来;唱跑了调可以打头儿再唱,更有参赛者彼此打擂,互相“自考”。有交头接耳,有插话补充,一派活泼之气氛,让人看了长精神。
三是主持者得体。这位主持者应当说算不上英俊小生,自然也不是“知识大王”。但他以朋友和兄长的身分出现,处处以鼓励、奖掖的口气,亲切而不油滑,严肃而不呆板,这就很可取。他是竞赛的组织者而不是裁判人。这是很值得各种竞赛主持者琢磨琢磨的。盖因天外有天,能人背后有能人。焉知哪位参赛者有独到而更深刻的见解,连出题者也不能望其项背的?更何况有些问题是至今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的?所以,竞赛的主持者,应当以组织者而不以审判者的态度出之。这个节目使我想到,此类节目不宜总找美丽潇洒的演员当主持人,而应以气质、学识为主,耐看便可以。
自然,这节目也有不足之处。一位过于机敏的女孩子,答题之快仿佛连思考的过程都没有,多多少少让人少了点儿信服。我的意思绝不是主张作假,明明记得偏作思考状;也不是说不应事先发题。而是主张事先划定大致范围而不公布答案,说不定会有“标准答案”之争,那才更有意思。
在各项竞赛节目有点滥的时候,突然有这么一台好的竞赛节目,说明干什么事都得时时出新,有所突破。如果因因相袭,亦步亦趋,天天吃剩馒头凉饺子,不用说电视节目办不好,四化也完不成。
我的那位青年朋友看过这节目后,有一句评语:“这是个真玩艺儿,没打算哄人蒙事,所以好看。中学生要都这样儿,全民族都有希望。”
我赞成这评语,同时佩服他的见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