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秋风再度燕归来——看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演出《驯悍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3
第8版(副刊)
专栏:文化使者

秋风再度燕归来
——看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演出《驯悍记》
于平
没想到,一个以思辩理性著称于世的民族,其芭蕾艺术竟也会洋溢着英国式的幽默。当然,这不仅因为舞剧《驯悍记》是根据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改编而来,也不仅因为舞剧的编导约翰·克兰科最初是在英国显露出他那非凡的艺术才华的;舞剧《驯悍记》的成功主要得力于克兰科对莎士比亚剧作的深刻理解及其致力于人物性格刻画的编导风格。
“驯悍”,使一位蛮横强悍的女性变得温柔顺从——多么单纯的舞剧主旨;而正是因为舞剧主旨的单纯,才使得如此丰富的人物性格得以充分展现:爽朗洒脱的贝图特其欧,纯真善良的毕嫣卡,聪慧机敏的路圣其奥,更有那始而蛮横强悍、终归温柔顺从的凯瑟琳娜……整出舞剧的矛盾就建立在这种人物性格的冲突之上,而其焦点,集中于贝图特其欧与凯瑟琳娜——“驯”与“被驯”者之间。
由人物性格冲突来结构舞剧,较之讲述一个冗长而繁琐的故事,或许更是舞剧艺术的优势所在。编导克兰科十分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曾说自己编舞的基础是古典芭蕾,但这仅仅是指舞蹈语汇而言。那些为展现演员个人技巧的双人舞变奏,那些为炫耀编导才华的纯展览性舞蹈,在他的舞剧创作的总体结构中并不占什么重要位置。克兰科长于用双人舞刻画人物性格,在《驯悍记》的两个婚礼——凯瑟琳娜的婚礼与毕嫣卡的婚礼中,有贝图特其欧与凯瑟琳娜的两段风格迥异的双人舞:一段着力刻画“驯”与“被驯”者之间的性格冲突,另一段则尽情表现贝图特其欧使凯瑟琳娜折服后的和谐。主要人物性格由冲突达到和谐,似乎是一般舞剧常见的圆满结局;而《驯悍记》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不仅以两个婚礼中的贝图特其欧与凯瑟琳娜之关系形成鲜明对照;而且在毕嫣卡的婚礼中,以路圣其奥与毕嫣卡及其他两对情侣的不和谐作为凯瑟琳娜驯服后的强烈反衬。
克兰科重视舞剧的“剧”,他的舞剧哑剧成分较大。在《驯悍记》中,为“剧”的需要,甚至不惜将实实在在的鞍马拉上舞台。克兰科作品中的哑剧是舞蹈化的哑剧,其之所以能将“舞”与“剧”的关系处理得如此和谐,一是他注重深刻地刻画人物性格而不繁琐地赘述故事情节;二是他把与烘衬、展示人物性格无关的纯展览性舞蹈统统摒除,因而也就同时消除了“舞”与“剧”的强反差。在《驯悍记》中,女主人公凯瑟琳娜的性格也不仅仅是靠哑剧和双人舞来刻画的,尤其是在第一幕第一场中,为渲染她的蛮横强悍,克兰科颇具匠心地设计了那段巴梯斯塔家的邻居们着清一色白裙袍的舞蹈,这段情绪激愤的舞蹈,与其说是邻居们的性格流露,倒不如说是凯瑟琳娜的心态外化。
谈斯图加特芭蕾舞团演出的观后感,之所以要议论克兰科,是因为他为该团,也为芭蕾艺术留下了一批宝贵财富。虽然克兰科离开人世近十五个年头了,但中国观众对其编导的舞剧《奥涅金》记忆犹新,对其培养的舞蹈家玛尔西娅·海蒂与理查德·克拉贡记忆犹新。今天,当玛尔西娅·海蒂与理查德·克拉贡再度登上中国舞台,为我们带来美好的舞蹈形象时,我们怎能不为秋风再度燕归来而欢愉呢?(附图片)
玛尔西娅·海蒂与理查德·克拉贡饰演的凯瑟琳娜与贝图特其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