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造船工业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我船舶产品出口廿多国家地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4
第2版(经济)
专栏:

造船工业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
我船舶产品出口廿多国家地区
本报讯 八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船舶出口取得显著成绩。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八年共承接出口船舶168艘、钻井平台三座、采油平台模块两座,连同其他机电产品,出口总成交额17.5亿美元。出口船舶的最大吨位载重量11.8万吨;出口品种,从一般货轮、油轮发展到多用途集装箱船、大型冷藏船、三用工作船、化学品船等特种船舶;世界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我国的船舶产品。事实表明,我国造船在产品性能和建造工艺方面已经达到当代国际水平。
严格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造船,是我国船舶出口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几年来,我国组织收集、翻译了世界6个著名船级社的造船规范和一些造船先进国家的标准5000余项,制订和修订我国有关标准1000余项,其中280项外贸专用标准已达到国际标准。对于一时达不到国际标准的国内船用设备,采取“以进养出”的办法,先从国外进口装船。同时,采取许可证贸易、合作生产、补偿贸易、联合设计、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引进先进技术,抓紧消化吸收,提高国产化比重。目前,我国引进的42项主要船用设备,都已试制出来。船用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60%以上。去年和今年承接的21艘出口船已全部采用国产主机。
我国船舶出口,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展的。近年来,国际船舶市场持续萧条,船价大跌,竞争十分激烈。我国造船企业努力挖掘潜力,降低生产成本,以较低的价格,优良的质量,周到的服务参加国际投标。今年4月,沪东造船厂在国际上多家竞争中,承接了联邦德国一家公司大型冷风集装箱船的建造任务,这艘船技术复杂,建造难度大,被国际造船界认为“是中国造船业的一个重大突破”。
船舶出口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造船生产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1982年,船舶总公司结束了长期在年产三四十万吨徘徊的局面,从1983年到1986年,每年以10万吨的速度增长,去年造船达到84.8万吨。面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我国船舶工业正在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船舶企业正在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开拓型转变。
    (王义库 霍汝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