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问题还是出在“红眼病”上——河北省望都县部分干部农民座谈纪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4
第2版(经济)
专栏:怎样为承包者排忧解难?

问题还是出在“红眼病”上
——河北省望都县部分干部农民座谈纪要
“农村落实承包经营责任制,排除‘红眼病’的干扰,是个相当长期的任务。”
河北省望都县部分干部农民座谈人民日报9月17日发表的《为什么刚包四年就挂锄?》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花钱没看见,赚钱就看见了
陈立洪(副县长):殷永成开发荒山面临的困难和苦恼很有代表性。我们县大大小小58处果园,刚开始搞承包时绝大多数都是抛“包袱”,谁也不乐意包。几年下来,人家汗没有少流,钱没少花,可谁也没有看见。这两年果园丰收了,价钱也上去了,刚开始大车小车往外盘果子,就谁都看见了。
我们这里有个曹庄乡新贾村,6户农民包了100多亩果园,前4年光投资,无收获,两户农民自动退出不干,有谁关心他们?今年刚开始挂果,果园一下成了人们的议论中心,少数村干部也迎合落后观念,带头找麻烦。他们把乡司法所的干部请进果园,承包户误认为“当官”的站在村干部一边,哪有不害怕的。
李德胜(高岭乡北高岭村果园承包户):讲句实话:观察了这七八年,我不担心中央的政策变,就害怕我们村里的“政策”变。去年我就想投资买台手扶拖拉机,到眼下我还下不了决心。人家老拿眼睛盯着你,我每年投肥就花去一大笔钱,再拿钱干什么,得掂量掂量会不会花冤枉钱。我们承包户私下里常议论,承包多少年,生产能力就弄个多么大,卡着年头搞生产,踏实。
怎样认识“人人都有一份”
边立祥(县农村工作部督导员):部分人闹“红眼病”有个“说头”,他们总觉得“地是集体的,树是大家栽的,人人都有一份”。这可以说是闹“红眼病”的理论根据。不把这些模糊认识澄清,“红眼病”还会闹个没完。
赵景之(县委书记):这就是我们思想教育的任务。明明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在一些人眼里却变成了所有权转移,劳动成果让别人拿去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道理还是可以讲清楚的。
这几年,承包经营在农村发展。以我们县为例,人们的心里还处在怀疑与接受之间,对一些人而言,只能说是勉勉强强接受了;要坚信不疑地接受,还得经过三五年时间。关键是要解决观念问题。需要各方面都来促思想转变。我们只能伴随承包制的落实,逐步变更人们的观念。脱离实际的宣传是没有用处的。
“气人有,笑人无”,这样一种狭隘的小农经济意识,经过多年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在相当一部分人头脑中是根深蒂固了。“红眼病”问题,短时间彻底根治不了,但我们必须不断地想办法解决它,起码我们不能老是让它在那里阻碍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落实。
领导必须旗帜鲜明
陈立洪:今年春天,赵庄乡太平庄村围绕果园承包问题闹事,少数村干部鼓动部分村民,说什么“不当村干部也要撕毁合同”。其实,合同没有什么不合理,每亩果园每年上交一百五六十元,在我们这一带基数不算低,不就是看见人家在地区“百个果园竞赛”中得奖了,开始“大把大把往怀里捞票子”,就跟人家过不去。这次,我们县政府态度坚决,当众宣布群众会不要开,村干部不干拉倒,谁进果园以哄抢论处。结果,歪风刹住了,在全县都有影响。
着眼广开生产门路增加农民收入
王道栓、王哲俊(高岭乡候陀村农民):我们村这两年不能说没有一点“红眼病”,但闹的人越来越少,“病情”越来越轻。村里有片果园足有240亩,光靠人看很难看过来,却基本上杜绝了小偷小摸。村里抓了思想教育是一条,更重要的是,村里接连办起了罐头厂、食品厂、面粉厂、砖瓦厂等十几个企业,安排了全村一半劳力,这样基本上户户有人在外赚活钱,大家都尝到了一点承包的酸甜苦辣;将心比心,自然就不会眼红人家了。
我们很同情殷永成的处境。我们认为,改变他目前的处境,首先得改变他所在村“没有村办工业”、“农民除种地之外,做工、经商的不多”这样一个现状。(万兴记录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