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设身处地理解国情民情 小事入手培养务实精神 北京大学生暑期下乡挂职锻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4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设身处地理解国情民情 小事入手培养务实精神
北京大学生暑期下乡挂职锻炼
本报讯 今年暑假,北京团市委组织在校大学生开展了“百乡挂职、智力支农”活动,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摸索出一条新路。来自北京39所高校的近500名学生骨干到京郊农村11个郊区县的158个乡,担任乡团委副书记及团委书记助理、实用技术培训助理、文体助理、卫生助理、法律助理等职务,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文化补习、法律普及、文娱体育、干部培训班250多期,培训农村青年3万多人,完成小型科研项目30多个,完成调查报告500多份。
首都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从1980年兴起,以往的活动以短期参观考察为主,“走马观花”而不易深入。挂职实践短至一个月长至一年,变“走马观花”为“下马种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由于“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学生对国情、民情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改革和建设的艰难历程有了深切的体会,并逐步培养起一种务实精神。有的大学生说:“在学校里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干,挂上职一干才发现干什么都很难。”北京农学院园艺系蔬菜专业学生王泉生,刚下乡时抬头挺胸,自认为是蔬菜专家,但当老菜农打听地里的茄子、辣椒为什么干枯时,竟然答不上来。他发现自己在实践方面的知识还不如自学成才的乡蔬菜技术员,感到很惭愧,决心虚心向老菜农求教。大学生到基层团委挂职锻炼,对于培训学生干部也起了很好的作用。不少挂职学生反映,过去在学校主持会议、找人谈话都很怵头,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见面如何与人打招呼。这次挂职,我们各自为战,独立开展工作,学会了不少做群众工作的方法。
过去,该市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一头热。许多工厂、农村因忙于生产,人手紧张,不愿意接待一批又一批参观、考察的学生。挂职实践使考察者不是看了就记、记了就走,而是看了就分析,分析完就解决,把受教育直接与办实事结合起来,受到农村干部的欢迎。北京郊区的农村青年农村改革后致富求知的愿望强烈,但是实用技术培训遇到了师资紧张的困难。大学生挂职实践缓和了部分县、乡实用技术培训师资紧张的矛盾。学机械的白净、闯海鸥、王芳同学到通县永乐店农机修造厂挂职后,自己动手安装分析金属结构的金相仪,培训4名青工掌握仪器的性能、使用及维修,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直接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件事传遍了全厂,厂领导专程看望大学生,并为学生工作配上专车。工厂的干部说:“这样的大学生,我们十二分满意。”
大学生到基层团委挂职还有利于加强基层共青团组织的建设与巩固。挂职大学生来到乡村后,办起了音乐、美术、摄影、文化、技术、写作、演讲、体育等培训班,大大活跃了基层团的生活。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在密云县开办了吉它短训班,70名青年踊跃参加,商店里的吉它因此脱销。大学生到基层团委挂职,帮助乡团委办基层团干部培训班。有的农村基层团干部不知道如何组织活动、怎样写工作总结,挂职大学生就组织示范。门头沟区妙峰山涧沟村团支部由于地处山区、偏僻遥远,支部活动已瘫痪3年。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生柴建军、郝钢,首都医学院学生王欣、傅东到团员、青年家里、地头了解情况,不到两天就走访了20多人,使瘫痪的团支部重新恢复了活动。村办企业挂毯厂有10位适龄青年全部写了入团申请书,要求上进。大学生还对农村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提出各种关于基层团工作的调查报告、建议有100多份,为乡团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在挂职大学生挂职期满离任回校时,许多基层干部与大学生签订了长期协议,要求大学生经常“回娘家”。通县永乐店农场党委常委姜俊东对挂职大学生所在学校的领导说:“我们热情欢迎更多的大学生到永乐店挂职实践,今后我们愿意做你们培养人才的实验基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