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舞蹈艺术的横向繁衍——《金舞银饰》带给人们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4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舞蹈艺术的横向繁衍
——《金舞银饰》带给人们的思考
赵国政
翩翩跹跹的舞蹈令人目不暇接,千变万化的服饰使剧场四座生辉。上海舞剧院一团在中国艺术节上演的《金舞银饰》,为争奇斗艳的首都舞台投射了一道令人眩目的霞彩。它是历代舞蹈的集成,也是历代服饰的展演——是舞蹈与服饰并重的艺术。它引领着观众从先民们穴居野处、赤身露体的原始时代出发,历经唐代的宫廷、宋代的市井、明代的戏曲舞台,直到现代文明的今天,目睹着中华民族服饰的形成与演化进程,也领略了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繁荣的道路,仿佛是在舞蹈和服饰的历史百科书里遨游。
舞蹈是文化,是艺术,这是没有人能够怀疑的。而穿衣戴帽则不同,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只不过是人类赖以蔽体御寒的生存用品,够不上文化的档次。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服饰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化的表征,是一种文化。当《金舞银饰》导引着我们沿历史的长廊从古至今舒缓“踱步”的时候;当浏览着一件件丝绵麻葛、精裁巧制的盛装的时候,当感叹于远在千年以前,华夏大地便出现了薄如羽翼、轻如飞雪的纺织物的时候;恐怕正是一种文化的吸引力,才使观众产生了审美心理的共鸣。这种吸引力量来自于历史文化,也来自于艺术的魅力。这可以说是《金舞银饰》除了直观上给人的美感以外,在思考的深层次上更给人的理性启迪。
舞蹈与服饰向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有了曳地长裙,才有行云流水般“云步”的产生;有了广袖华服,才有“长袖招斜日”、“回裙转袖若飞雪”的舞韵;有了帔衣,才有“提襟”的动作;有了峨盔凤冠,才有“倒踢紫金冠”的舞蹈技巧;当牛仔装进入现代青年审美视野的时候,中国式的“迪斯科”才会应运而生……作为一个舞蹈家,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去寻觅创作的灵感,抑或在现实的土地上承接传统的舞蹈财富,都不能不考虑服饰对舞蹈的作用。上海舞剧院一团的展演,不仅展示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探索成果,也为舞界同行提供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诚然,如果我们用纯粹的舞蹈眼光去看《金舞银饰》,也许会感到某些不足。因为它既没有象《丝路花雨》那样复活了一个舞蹈品种,也不象《编钟乐舞》那样有某些令人激动的舞段。但作品的目的很明确:熔舞蹈、服饰、音乐、美术于一炉,形成一个新的艺术品种——边缘性艺术。它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边缘”二字。作者们为舞蹈艺术开疆辟土,横向繁衍,扩大了舞蹈艺术的领地,外延了它的社会功能,这就是他们的创造和发现。如果离开这种立意来要求它,那恐怕就不是这部作品所能承载的了。(附图片)
〔李建华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