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她们刚从京城回来……——“保姆之乡”安徽无为县赫店乡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6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改革第九年

她们刚从京城回来……
——“保姆之乡”安徽无为县赫店乡新事
黄万好 王士新
近几年,安徽农村姑娘,成群结队进京当保姆。这些纯朴的姑娘不但给城里人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自己也受到城里的新观念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感染。8月31日,我们到有600多女青年在北京等城市当保姆的无为县赫店乡采访,摄取了下面一组小镜头。
新屋设计人
7月13日晚饭后,双庙村女青年许宗霞和父母、二哥正在灯下商量盖新房。为新房式样,女儿与父亲发生了争执。
父亲的主意是新房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老规矩盖,一明两暗三大间。可是年仅20岁的宗霞却主张按城里房子模样盖。
在北京当了两年半保姆的宗霞想到在北京时主人家房间,一般14平米左右,结构合理,住着舒适、方便。村里许多家盖的虽是新房样式却都陈旧,不方便,而且材料浪费大。宗霞先没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先将父亲一军:“爸!造三大间,堂屋空着,爸妈一间,二哥一间,我住哪儿?”
父亲一愣,半天没吱声。
身着天蓝色连衣裙的许宗霞见父亲不作声,得意了,说:“盖幢小楼吧!下两层,五室一厅,一律三开窗,上首带气窗,内室单扇门,大门用双门,不要门槛。”
听了妹妹的设计,初中毕业的哥哥举双手赞成。忙跑进房,抓来纸笔画起来。
父亲说:“样子跟人家不一样,太显眼,村里人不讲闲话?”
宗霞说:“人家盖人家的,我家盖我家的,盖房也得改革。”
哥哥支持妹妹:“只要我家住着舒服,为什么非得和人家一样!盖小楼,不仅省地皮,我粗算一下,可能还省钱呢。”
父亲服了,坐在门边的母亲也开心地笑了。
“吃饭得洗手”
郑大村25岁的木匠陶树平满脸是笑,他有一个好妻子。
今年2月,陶树平和在北京当了5年保姆的同村姑娘郑桂芳结了婚。婚后,妻子要求丈夫饭前洗手,睡前刷牙、洗脚,定时洗头。他很不习惯。他想,以往四五天洗一次脚就算好的,洗头就更少了,农村人一年到头谁还洗头,最多夏天洗澡时在澡盆里涮几下,可是桂芳不答应,他只得照办。时间一长,不要妻子催,小陶也变习惯了。
接受妻子的安排,陶树平出门办事要换上好衣服,干活换旧衣,换下的脏衣得挂在房门后面,不能随便搁在桌上床上。
陪我们采访的乡妇联主任林桂珍说:“我到过许多当过保姆的人家,家家都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女主人服装时新,见人有礼。她们新的生活方式又影响了四周的邻居。”
相爱在北京
提到婚事,刘明兰落落大方。
8月28日,赫店村的刘明兰到含山县黄墩村未婚夫张秀奎家去了一趟。三间瓦屋已落成,有一手木匠手艺的小张正忙着打家具,为结婚作准备。
他俩是在北京相爱的。
1985年4月,刘明兰进京当了保姆。每到公园玩时,见城里青年男女,双双对对,自由恋爱,她就打心里羡慕。她常想,我什么时候能和城里人一样,自由找对象就好了。去年4月,她结识了从安徽到北京干木工活的张秀奎。开始,姑娘见小伙子个头只有自己高,相貌平平,也没往心上去。接触多了,她发现秀奎聪明好学,手艺长进快,打的家具很漂亮,人也诚实。半年后,俩人有了感情。10月,明兰给父母写了封信:“女儿认识了一个青年,我挺愿意与他好的,望父母不要责怪,这事我是慎重的。”父母回了信:“只要你愿,父母不干涉,只是不要找个不正派的人。”为使双方父母放心,他们从北京回到家乡见了双方父母,两家都很满意。
眼下,农村青年订婚,女方张口就是千儿八百的要。可是,今年2月,他俩订婚时,刘明兰没要一分钱“彩礼”。
如今,刘明兰从北京回乡进乡塑料厂当了工人。张秀奎也在家乡附近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干木工活。他们准备年底结婚呢!
现在,赫店乡许多在外当保姆的女青年,都解除了由父母包办的婚约。
小保姆进城,不仅挣了工资,而且长了见识,带回了城市文明。对封闭的农村来说,这后一点收获是比钱财更加宝贵的。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可在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统一的旧体制下,农民是很难得有机会“挪挪窝”的。因此农村就“活”不起来。是改革冲破了城乡间的壁垒,使许多近似“桃花源”中人,走出了自己生活的小天地,看到了“世外”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从而萌生了某种不满足。这就是劳动力流动吧。有什么好处?这一组小镜头反映的是一般不大被人们所注意的一个小侧面。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