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在民乐道路上不懈探求——听前卫歌舞团民乐演奏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6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在民乐道路上不懈探求
——听前卫歌舞团民乐演奏有感
王次炤
在中国艺术节和第五届全军文艺会演中,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演出的民族器乐令人注目。
他们的演奏既有大型的民族交响音诗、随想曲和协奏曲,又有室内性的独奏、重奏和小合奏,同时还包括了我国民族器乐中特有的吹打乐及民族声乐的所有主要乐器的表演形式。他们的全部作品都是由本团的音乐工作者创作的。这些作品与当前我国音乐创作、特别是民乐创作中存在的某种复古倾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如:王惠然创作的三乐章民族管弦乐曲《黄河随想曲》,以黄河为背景,表现出一种时代的奋斗精神。张式业创作的民族交响音诗《长征忆事》,通过对长征途中的两段回忆,表现出民族的英雄气概。苏安国、林伟华创作的双千斤二胡协奏曲《山茶花叙事曲》以隐喻的手法,热情歌颂了为守卫祖国南疆而光荣献身的烈士们。他们的演出无论在演奏技巧方面,还是在艺术修养方面都显示出较好的素质,整体配合也相当突出。演员中不仅拥有胡天泉、王惠然等著名音乐家,而且又涌现出王红艺、宋云、方锦龙、刘凤山、庞永安、郭红莲等一批颇有影响的青年演员。
民族器乐是否能够或者需要交响化,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些人认为民族器乐遵循传统的特点,不宜向大型的交响化方向发展,认为我国传统音乐的主要特征是以单线条的旋律为主体,而交响化主要需要解决的是纵向的和声音响和横向的多声部结合。前卫歌舞团这次一共演出七部大型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说明了民族器乐可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而且也展示了民族器乐的交响化前景。他们较好地解决了由于民乐音色庞杂、弦乐器高音缺乏威力和弹拨乐个性过于强烈而造成的创作上的困难,在作品中调动了民族器乐的音响潜力,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交响化音响。
民族器乐的艺术生命力是持久的,潜在的功能更是不可限量,能否发展下去的关键在于创新和改革。只有注入时代的生命力,与当代审美观念相适应,才能开辟民乐未来的新天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