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继续摒弃“大锅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9-27
第2版(经济)
专栏:

继续摒弃“大锅饭”
本报评论员
理顺企业内部分配关系,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改善企业经营机制的重要内容。吉林市玻璃厂吸取承包制的优点,改单纯按产量分配的计件工资,为联产量、联利润、联质量、联消耗、联安全的“五联”计件工资,使计件工资制更加完善,真正体现了按劳动有效成果分配的原则。他们卓有成效的探索值得肯定。
在深化经济改革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经营者对理顺企业内部的分配关系越来越重视,并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分配形式,如岗位工资制,内部结构工资制,浮动工资制,车间(班组)工资总额包干制,计件工资制,科室人员联责联绩记分计奖制,等等。这些形式的共同特点,是注意把内部分配同经济责任制挂起钩来,坚决不开“大锅饭”,这对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当前企业内部分配中的主要倾向,仍然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互相攀比,没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这主要表现为“定额劳动报酬”与“超额劳动报酬”不分,“活”分配少,“死”分配多,多数企业的“活”分配仅限于奖金的范围,没有触动旧的等级工资制度。就一个企业来说,往往是对一线职工的分配搞得较活,考核办法较健全,对二三线职工的分配则缺乏好办法,考核条款也是定量的少,定性的多,基本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嫌麻烦干脆凭印象定奖金而不考核。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一些企业钱虽发得不少,但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搞活企业内部分配,关系到所有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和群众性很强,难度确实很大,来不得半点马虎。从一些企业的实际情况看,分配制度改革进展不快的主要障碍,还是领导者陈旧的分配观念和“不为人先”的精神状态。有的同志“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敢拉开分配的档次,不敢坚持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有的同志认为,“工资是保吃饭的,奖金才是管干活的”,甚至把“大锅饭”、“照顾饭”看作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此外,还有些企业经营者思想上求稳怕乱。他们担心触动旧的等级工资制度,会引起人心动荡,搞乱正常的生产秩序,因而等待观望,你不动我也不动。
改革需要创新,需要探索,需要胆量,需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为了推进改革,冒一点风险也是值得的。其实,对那些已经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资产经营或股份制的企业来说,完全可以在国家规定的工资总额和政策范围内,自主地决定工资的形式、种类和层次。更何况,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真正按劳分配办法,可供企业参考、借鉴。例如,吉林市玻璃厂的五联计件工资制,打破了死工资、活奖金的界限,完全按职工个人的有效劳动成果计算劳动报酬,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并没有引起人心动荡,也没有搞乱正常的生产秩序。恰恰相反,由于实行五联计件工资制,要求企业有比较先进的定额,齐全的标准,准确的计量,完整的原始记录,严格的经济核算,所以更有利于企业加强基础工作,促进管理科学化,提高整体效益。当然,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适合采用这种分配办法,但我们希望,凡是生产任务比较饱满、产供销比较平衡、产品比较单一、并能独立核算的企业、车间、班组,能够首先试行这种计件工资制度。目前没有条件的,可以积极创造条件。
搞活企业内部分配,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重点,势在必行,早改革早得利。在这个问题上,企业领导人不可再迟迟疑疑,左顾右盼。要把精神振作起来,坚决与平均主义告别,坚决不开“大锅饭”。唯有如此,才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增收、企业搞活和职工生活的逐步改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