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小考最早的对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小考最早的对联
第一副对联是何人何时所作?迄今为止,大约有七、八种说法之多。
传统说法,也是目前大多数人认为,最早对联是五代后蜀孟昶所作。《宋史·蜀世家》记:后蜀学士辛寅逊除夕受孟昶之命,撰写春联,孟昶认为不工,乃自题桃符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桃符题联,当时已是一种“习俗”,最早对联并非自他开始。同时,这副十字联句,经考证可能是后人假托。
有人认为最早对联是三国时诸葛亮《戒子书》录中的一联:“澹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如果我们现在把这两句录下来作为一联看待的话,它是一副好联,但它还算不上一副对联。
还有人说在《诗经》中已出现对联。《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更有甚者,说最早对联见《易经·系辞》:“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相传《易经》乃周文王所作,那么西周就已产生对联,这就更扯远了。当时,根本不具备产生对联这一文学样式的条件。
真正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对联,我认为应是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刘孝绰和他三妹刘令娴作的一联。据《谭嗣同全集·石菊影庐笔记》载: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闲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三妹令娴作的是“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骈俪对仗,又题之于一门,自为联语无疑。谭嗣同一生治学严谨,嗜好对联,此说较为可信。再者,从当时主客观条件来看,都有产生对联的可能。南朝齐代永明年间周颙发现了“四声”,沈约又提出“八病”之说,提倡对偶和声律,形成“永明体”新诗。永明体讲究平仄、对仗,促进了对联的形成。刘孝绰是文学家,其三妹刘令娴是音韵学家,对平仄、声律都有研究,所以作对联也是有可能的。
(摘自9月13日《湖北日报》 余锋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