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积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 吉林改善水稻生产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5
第2版(经济)
专栏:

积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
吉林改善水稻生产条件
本报讯 记者陈满正报道:吉林省积极消化吸收引进的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成套设备技术,不断改造设备,为我所用,既加快了先进技术的推广,促进水稻增产,又降低了购置设备费用。
1979年,吉林省引进了水稻生产的成套育秧、插秧设备。全套设备33种,价值25万元,每亩投资250元。为准确掌握这项技术,他们通过两年不走样的万亩田试验,获得单产533公斤的好收成,每亩提高产量133公斤。但设备太贵,难以推广。
为了加快这项新技术的推广,该省科技人员对这套引进设备进行了“抽筋劈胯”的改造,除保留原设备的骨干部分外,其余尽可能简化或用别的设备代替,并使其适应我国农户的需要。经消化改造的成套设备成本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这一技术的推广,对水稻种植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几年来,吉林省水田面积发展很快。旧稻区——吉林、延吉等市水田面积不断扩大;新稻区——长春、四平、白城等地也在发展。全省水田面积每年以50万亩的速度增长,截至今年,共新增水田250万亩。1985、1986两年,该省应用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技术,共增产稻谷2.95亿公斤,创经济效益1.54亿元。桦甸县前峰密顶村朝鲜族社,过去粮食产量低,群众生活困难。自从采用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化学除草技术后,水稻连年增产,单产平均比过去提高了200公斤。水稻生产实现机械化,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工副业迅速发展起来,全村人均收入从1982年的70元上升到去年的1200元。
水稻生产机械化所以能增产增收,主要是能够把作物生长所需的种、肥、水、土以及温度等条件,置于人工控制之下,做到抢农时,早育苗,早插秧,缩短了插秧期,延长了生长期,增加了土地积温和抗御低温冷害的能力,为水稻的发育生长提供了稳产高产的环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