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孤岛“鲁滨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5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孤岛“鲁滨逊”
在全军英模会的代表中,有位来自孤岛上的“鲁滨逊”。血吸虫的威胁,洪水的围困,狂风的侵袭,值勤的孤独,都没有难住他。在与世隔绝的孤岛观察哨里,他生活了9个春秋,奇迹般地完成观测任务。
他就是南京军区空军某部志愿兵陈富良。
1978年,来自福建仙游的陈富良一入伍,就来到大官湖孤岛上的哨所里当观察员。孤岛无名,其实是方圆80万亩水面中心鼓起的一块沙丘,但它离部队飞机轰炸靶标场最近,报靶效果最好。观察员的主要任务是每次飞机投弹训练时,通过观察镜,报出弹着点的位置。作为刚加入靶标观察员的行列的陈富良,一来到孤岛,摆在面前的却是难以想象的恶劣环境。岛上没有一棵树,没有一户人家,没有电灯。白天,大风常刮得人睁不开眼;夜晚,蚊子、小咬,伸手就可抓一把,还有蜈蚣等毒虫,会钻进蚊帐把人从梦中咬醒。守岛的三个战士,生活上的一切用品都经过十几里水路运来。在陈富良之前,这里先后有14个战士在这里染上了血吸虫病。鉴于这个岛的特殊性,部队规定,战士3个月轮换一次。
面对艰苦、寂寞,陈富良退却过,但他真正认识孤岛哨所存在的意义和一个战士的责任,还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他“想想前线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感到在人民的需要面前,革命战士只有坚决服从的权利,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他常对战士说:我们守岛战士是80年代的“鲁滨逊”。
报靶工作,责任重大,它与轰炸部队飞行训练质量息息相关。陈富良深刻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份量。他充分利用靶场周围的地形地物,在各种天气和不同时间,训练自己的观测能力。结果,不到一年,他就练出一双“神眼”,每分钟能报出十几个弹着点的位置、距离,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思想上的成熟和技术上的过硬,使陈富良成为岛上的“英雄”。一次,大官湖发生了30年未遇的特大水灾,洪水淹没了整个小岛,陈富良和另一名战士被围困在只有20米高的哨所顶上。当时,部队正在进行一次军事演习前的训练。观察哨不能关闭。潮水猛涨,一米多高的浪头,日夜冲击着哨所,哨所面临严重的威胁,湖上风大浪急,行不了船,原有的食品受潮发霉,岛外食品又经常不能按时到哨所,他们忍着饥饿坚持报靶,终于在洪水围困的一个月时间里,出色地保障了飞行训练任务的完成,受到师领导的高度赞扬。
1983年秋,陈富良接到了退伍通知书。能马上与亲人团聚,这对于一个离家五年的老战士来说,该有多大的吸引力呀!但陈富良流泪了。当他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小岛,来到部队驻地准备回家的时候,领导突然找他谈话,告诉他岛上有一个志愿兵名额,想留他。改志愿兵,这就意味着还要在岛上干8年以至更多年。想不到陈富良倒回答得干脆:“如果是为个人,就是用黄金给我在岛上垒个小楼,我也不干,但部队需要我,我愿意回岛上继续干下去。”当陈富良真的要留下来的时候,许多人好心劝告他。他却说:“环境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让死环境把活人‘吃掉’。”事实上,孤岛倒有些“怕”他了。在岛上,他不是放火烧虫驱蚊,就是打井解决饮水困难。过去,因大风大雨和潮水捣乱,在这里一直没种成菜。他偏不信那个邪,倔着劲一次又一次地搞试验,第一次菜苗长出来被大风刮跑了;第二次菜快成熟了,却被水泡死了。他不灰心,重新选择地形,挖好排水沟,用土坯等垒起挡风墙,建起能防风和自动排水的“现代化”菜园,终于在岛上种成了黄瓜、豆角、茄子等十几种蔬菜。为能及时补充岛上粮、油、柴等用品和节省部队开支,他学会了自己划船等许多本领,成为能文能武的多面手。
如今,陈富良已打心眼里爱上了小岛,在岛上办起“夫妻哨”。
前年2月,在部队的支持下,陈富良爱人郑秀华放弃每月八九十元工资,离开家乡,也来到小岛和丈夫并肩战斗。他们把岛上工作、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连年圆满完成报靶任务。从去年起,他们还在岛上养起了上百只鸡鸭鹅,鸡公鸣乐,鸭子呱呱,孤岛呈现一派勃勃生气。
杨维祥 赵天仁 盛瑞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