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西藏近八年各项事业空前兴旺 高原旧面貌发生巨变有目共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6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藏近八年各项事业空前兴旺
高原旧面貌发生巨变有目共睹
本报拉萨10月4日电 记者卢小飞报道:记者最近在西藏采访,了解到,西藏根据本区实际制定的“以农牧业为基础,以旅游业为中心,以教育、能源、交通为重点,理关系,打基础,发展商品生产”的指导方针,已在实施中取得巨大进展。
作为基础的西藏农牧业,直至70年代,还存在“牦牛踩场脱粒”的现象。到1980年,全区粮食产量已达5亿公斤,同1952年比增加了2.2倍;1986年,尽管农牧业遭受了特大自然灾害,但农业生产还是获得了中等年景的好收成,粮食产量达4.5亿公斤,油菜籽2320万斤,牲畜存栏2258万头(只)。到去年底,全区拥有了相当一部分现代化生产机具。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工交运输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起来。到1986年底,工业总产值达1.6亿元。先后新修了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以及各地(市)县的区内干线公路等,目前全区已有315条公路,通车里程达2.16万公里。同时还建设了一批发电站,到1986年底,全区装机为12.43万千瓦;还建设了水泥厂、毛纺厂、皮革厂、地毯厂等。
旅游业作为西藏的重点产业如异军突起。到1986年底,全区形成接待能力3818张床位,去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民族手工业的发展,1986年民族手工业产值达3575万元,其中旅游商品收入达550万元。
西藏商业长期不发达,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迅速改善,国家对民族商业进行了大力扶持,各种商品和物资从祖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进西藏,保障了人民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到1986年底,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0.01亿元。全区发有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业户达39703户,从业人员达51342人。
民主改革前西藏的教育事业十分落后,文盲占95%以上,全区除干校和团校之外,只有13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在校学生只有2940人。到1986年底,全区拥有全日制高等院校3所,各类中等专业学校14所,普通中学64所,小学校2388所。在办学中,国家采取切实措施,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占大多数,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充分保证,为西藏四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有文化、懂科学的干部和技术力量。同时,国家对西藏人民实行免费医疗,建立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创办了各级医院、门诊部、卫生所等,到1986年底,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57个,卫生技术人员7048人。全区平均每千人拥有病床2.4张,接近国内上等水平。
全区科技、文化、广播、电视、体育等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到1986年底,全区有科学研究机构25个,有各类文化、体育机构和专业、群众艺术团体1160多个,电视覆盖率为全区人口的32%,一支以藏族为主体的科技、文化、体育工作者队伍已经形成。
接受记者采访的藏族群众都深信,西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归国藏胞感受更深。1959年他们离开家乡的时候,首府拉萨的建筑物还寥寥无几,连一条象样的街道都没有。现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哲蚌寺、色拉寺和大昭寺等主要建筑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四通八达的街道铺上了柏油路面,拔地而起的43项工程和一片片清心洁目的居民区使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30多年来,中央给西藏地方财政补贴达107.4亿元,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就达34.31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