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青松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6
第8版(副刊)
专栏:

青松赞
力群
我爱松树,幼松翠绿悦目,古松苍碧喜人。尤其是百年老松,侧干或如龙爪摄物,或如虬蛇飞空,有一种动人的神采。
虽然人们常以松柏长青相提并论,但我并不喜欢柏树而特爱好青松。大概画家都对青松有情,所以他们的作品中,大多出现松姿而较少有柏影。尤其是山水画,松树总是特别受宠。因为松树比起柏树来,更美,更“入画”。
中国画家喜欢把松竹梅画在一起,谓之“岁寒三友”,好象是在歌颂松竹梅的耐寒精神的,其实是在赞美经得起风霜和逆境考验而不趋时附势的可贵品质。古书中曾有“芝兰生于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改节”的句子,这三友图难道不正是赞美这种美德吗?
黄山是山水画家必游之地,试想:如果黄山只有山石而无苍松,难道还有象现在这样的吸引游客和画家的魅力吗?我曾去过黄山,深感黄山之美有一半是多姿的松树的功劳。画家董寿平画黄山,除了山峰就全是画的松树,而且用重墨写松,苍劲醒目,耐人寻味。大概陶渊明也是特别爱松的,除了在《归去来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和“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的诗句外,在《饮酒二十首》中就有以下的四句:“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严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这是歌颂青松,但其实也是借“青松”为自己写照。
想到“古松”,总使我把它和“幽静”二字连在一起,大概是少年的生活所致。我的故乡多寺庙,而寺庙中大都有古松。听着高阁上风铃的鸣声,看着松枝在天际摇动,反而更感到古寺的空大与幽静。可谓松动寺愈静,铃响庙更幽。
我曾从40里外的大山脚下,在松林中挖了五六株小松苗,移植于我的土院内,半个月之后却都死光了。原因大概是移植时根部没有带土,所以难于成活,我感到它们很娇气。但也不然,青松竟能在毫无土壤的石山里生长,把根扎在石缝里,显然能耐旱耐寒,何曾有半点娇气。
我的童年时代,在本村见不到一棵松树,看到的尽是些古槐、老榆、高椿之类。邻村的庄口上有株松树,我一见就喜欢。它迎风肃立于梯田之巅,象一个巨人,骄傲地俯瞰四野,大有顶天立地的气势,它至今令我怀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