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深情的审美探寻——民间歌舞《黄河儿女情》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7
第8版(副刊)
专栏:舞榭歌台

深情的审美探寻
——民间歌舞《黄河儿女情》观感
苏华
金秋时节,山西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在首都演出了一台飘溢着浓郁的“山药蛋”味芳香的民间歌舞晚会——《黄河儿女情》。这台民间歌舞晚会既不是“狂歌劲舞”的变异,也不是“仿古乐舞”的继续,更不是单纯的民间美,而是一种丰富的、多元的审美探索。
演出充满了粗犷、雄浑的气魄。《推船号子》、《山铃》舞仿佛让人置身于黄河之中,来到黄土高原之上。看着那些健壮慓悍的船工纤夫在拉纤歌唱,在山中狂欢舞蹈;看着那种撼人的野力奔腾而出,那震响的山铃一碰,就象黄河之水涌入你的血脉,叩响了你热恋故土的心扉。
演出具有质朴的恋情。这种恋情的展示象一团火,既有别于现代城市青年的爱恋,也有别于荒蛮村寨的婚爱。象《想亲亲》、《绣荷包》、《会哥哥》、《难活不过人想人》、《桃花红杏花白》等歌舞,都能让观众激起感情的波澜,都能让听众的心弦随着爱而欢愉、愁苦。这几段歌舞表演无不蕴藏着“深情”,这种“深情”是编导者对黄河儿女的生活、音容的艺术浓缩。
这台民间歌舞晚会采用三段式的整体构思。序歌《什么人留下这一首首歌》和尾声《黄河水长流》首尾呼应,尽情抒发了黄河是祖国之河、生命之河,民歌是民族之歌、生活之歌的那种情怀。这已经不是民歌在回荡,不是旋律在流动,而是感情的大潮在奔腾……《想亲亲》这一部分歌舞高远清雅,构成了一个深远的境界。《闹元宵》一章,则把全场的喜庆欢乐气氛燃烧起来。那热烈奔放、豪情四溢的民间歌舞似乎使每一位观众都想奋身起舞,放喉高歌……
我们的社会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我们的艺术家也在原始的民间歌舞中进行了“技术引进”。如《山铃》舞就加进了爵士舞的一些动作,使这个舞蹈的形体动作呈现了沉重的力感和强烈的节奏感。这种“技术引进”,增强了山民们那种强悍的内在力和“山养咱,咱养山”的依恋之情。还有《扁担歌》、《难活不过人想人》等歌舞表演,将芭蕾的一些舞蹈语汇融会了进去,使作品更具活力。
另外,这台晚会的整体构思也是非常精巧的,作者以黄河贯穿始终,让歌伴随着古老的黄河而唱,而且20几首歌词和三段朗诵词真切、深情,令人动容。
可以说,《黄河儿女情》注重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情感交流,使晚会生气勃勃。这恐怕正是山西的艺术家们所热情企盼的审美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