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改革在冲击中深化——全国施工界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8
第2版(经济)
专栏:

改革在冲击中深化
——全国施工界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综述
刘国胜 王铭三
“鲁布革冲击”在全国施工界引起很大震动。近几个月,不少地方围绕鲁布革问题展开了讨论,大家把多年的怨气、牢骚、不服气,一古脑儿端出来。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思考,集中到一点:旧的体制不能再这样维系下去,必须尽快通过改革闯出一条新路来。
(一)
招标投标,是建筑市场通用的竞争方式。应该说,多数人是赞成推行这种作法的。但这里又有矛盾。一方面,人们对大成公司的管理方法和施工效率给予肯定的评价;另一方面,以我们施工企业的现有条件和状况去同人家竞争,大家感到很不公平,所以很憋气。
我们的施工队拖家带口,工地就是一个大社会。每到一处施工,都要安营扎寨建一个“窝”,这样建了拆,拆了建,不仅投资大,而且效率低。所以,大家对《鲁布革冲击》中那位中年工程师的谈话感触颇深。“让我们拉家带口和外国人竞争?屁!农村包工队我们都竞争不过。难道我们愿意吗?难道这不是一种牺牲吗?”中年工程师这些话虽然说得尖刻些,但它反映出我国施工界的真实情况以及人们的心理,因而引起大家的共鸣。国家计委施工局局长张青林同志说:“这是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我感到这是对过去按企业法组织施工的旧体制最为深刻的否定。”
过去,我们的施工企业同其他工业企业一样,是在条块分割情况下实行条条性的业务管理,党政不分,政企不分,大家都在吃“大锅饭”。上级管理部门是让整体企业围绕着工程项目转。国营大型施工企业管理层次过多,固定职工过多,非生产人员过多,形成了经营粗放、管理落后、功能单一的状况,严重束缚了施工生产力的发展。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对我们的旧体制是个很大冲击,尽管大家各有各的理,各说各的看法,但一个共同的愿望和结论是,中国人的潜能还得靠中国人自己来挖,问题是在管理,而不在工人,所以,必须改革旧的管理体制。
(二)
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系统工程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国际招标承包的第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大成建设公司只派出二三十人组成事务所在现场指挥和管理。这个公司有一万多名职工,竟有90%左右的技术管理人员,而我国国营施工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不过4%,加上一般管理人员不过15%(经营人员更少)。
精干全国国营施工队伍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我们这一代身上。如何采取多种途径妥善安排富余人员,是目前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几年,铁道部第一工程局开办了几十个中小企业和第三产业,上百个小的经营网点,转产4700多人,不但做到了自负盈亏,而且还有300多万元的盈利,他们的做法给人以启示。
我国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新型建设公司也正在萌芽之中。1985年初,天津市建材局把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合并,组成了天津市建材建设公司。两年来,他们本着“一体两制、统一经营”的原则,对外实行设计、施工管理制度开展业务,对内一套领导班子,统一经营管理,对工程进行总承包、交“钥匙”,效果不错。他们承担的玻璃纤维厂工程,从设计、施工到交付使用,比原设计、施工分头进行的工期计算缩短了一年,投资效益明显有提高。这一年,这个公司一举扭转了多年亏损的局面,企业本身也有了活力。逐步建立以智力密集型的工程总承包公司(集团)为龙头,以专业施工企业为依托,全民与集体、总包与分包、前方与后方分工协作,互为补充,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组织结构,已成为改变我国现行施工企业组织结构的奋斗目标。
(三)
纵观全国情况,鲁布革冲击只是激起的一朵浪花,要实行企业的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有一系列大动作。
1980年,扩大国营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迈出了第一步;1984年,推行招标投标承包责任制,又迈出了第二步。可是,扩大自主权只不过是减少了指令性计划,而上级管理费仍须照拿,干部调动要由上级审批,费用安排也要上级指定……云南的一个公司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承包方案,建立层层包保的经济责任网络,但在市里几经讨论,没有通过,搁浅了。
招标投标中,存在着严重舞弊现象。搞假招标,走形式,徒有其名,定标不按条件优劣,而是按照各种各样的关系来确定,搞不正常的行政关系、金钱关系,排斥较好的投标企业。还有的搞钓鱼标,招标一方不合理地压低造价和转嫁材料风险,投标单位则盲目低标抢活,不计经济后果。洛阳一项住宅工程,建设单位在资金不足、材料无保证的情况下,将标底压低,而某投标单位为揽到这项工程也以低标价中标,结果中标后无力垫付料款,两次转手给农村建筑队。工期临近,工程只干了1/4。结果,竣工结算时超过了100万元,双方都吃了“钓鱼标”的亏。
一个工程公开招标了,施工企业认真投标,双方也签定合同。突然,省里一个电话,合同作废,任务给了一个没敢参加投标的小公司。象这样进行行政干预的事屡见不鲜。部门有部门的壁垒,地方有地方的堤坝,保护下属被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上级部门往往以一种赎罪的心理保护基层企业,给饭吃。有的企业以低标价把标抢到手后,该要的费用和物资照要不误,不给就扯皮。
从全国招标投标情况看,1986年底和今年一季度仅有11%左右的单位工程和19.5%的房屋建筑工程实行了招标投标。据国家统计局对去年竣工的5053个招标承包工程分析,实际结算的造价比中标价高出4.8%。而实际工期又比合同工期有所拖延。有的工程项目的工期一拖就是好几年。
“鲁布革经验,工程项目好学,企业难学”。
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看法。一位总会计师说:“承包合同按项目,银行拨款和物资供应按年度,我们急需一批钢材,银行说是为防止年底突击花钱,明年再拨款,物资部门则说,年前必须付款,指标过年度作废!”一位总公司办公室主任说:“我们推行内部承包,按合同盈余后承包人可得一万元,可是没法兑现,因为突破了工资总额。”可见,要改变现状,光靠企业,光靠施工界,难以奏效,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