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两次政变后的斐济局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8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两次政变后的斐济局势
刘绪民
斐济军队总司令兰布卡上校宣布斐济已成为共和国,10月10日将定为国家独立日。兰布卡为了确立土著斐济族人在这个国家的统治地位,曾于今年5月和9月连续发动两次军事政变。宣布成立共和国,脱离英联邦的决定是在斐济军、政领导人高级会谈破裂之后作出的。10月5日,兰布卡在首都苏瓦召集总督加尼劳、在5月政变中被废黜的前总理巴万德拉和在4月大选中被挫败的前总理马拉,就斐济的前途举行会谈。在会谈中,巴万德拉断然拒绝了兰布卡提出的在议会中斐济族人应占多数,在政府中,总理、外长和内务部长应由斐济族人担任的所谓“起码要求”,会谈宣告破裂。
过去一向被视为南太平洋诸岛国中“太平无事典范”的斐济发生政变,出乎人们的意外。政变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英、美、澳、新等国对以军事手段改变斐济议会民主政体的行为表示反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反应最为强烈,两国强烈谴责军事政变当局破坏斐济传统,拒绝承认政变当局,中止对斐济的经济援助。南太诸岛国尽管对根据宪法选举产生的合法政府遭到破坏普遍感到“震惊和痛心”,认为军事政变不是解决民族矛盾的正当方式,但它们一致呼吁其他国家应持克制态度,尊重斐济主权,不要干预。
斐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心,由322个岛屿组成,面积1.83万平方公里,人口71.3万。人口中43%为土著斐济族人,49%为印度族人。斐济原为英国殖民地,1970年独立,为英联邦成员,代表英女王的总督为国家元首。这个国家自独立以来,一直由以马拉为首的代表斐济族人的联盟党执政。在今年4月大选中,联盟党失利,由以巴万德拉为首的民族联合党和工党组成的联盟取而代之。民族联合党以印度族人为主,于是在联合政府中印度族人占居多数。斐济族人对这个印度族人占支配地位的联合政府不满,从而使两族之间积怨已久的矛盾进一步深化。加之斐济军队基本上由斐济族人组成,军人对联合政府主张奉行不结盟政策、宣布禁止核舰只入港等政策持反对态度。斐济第一次军事政变就是这种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
5月政变发生后,国内出现骚乱,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国民经济蒙受严重打击。囿于国内外压力,军事政变当局被迫作出让步,恢复总督加尼劳国家元首地位,释放被废黜的总理巴万德拉及其内阁成员。巴万德拉获释后在国内外四处奔走,呼吁让他被推翻的政府重新执政。经过4个月的斡旋,斐济两大党——联盟党和民族联合党于9月22日达成协议,组成以总督加尼劳为首的两党联合看守内阁。兰布卡认为两党协议没有达到他发动第一次政变的目的,于9月25日又发动第二次政变。他宣布废除宪法,自任国家元首。斐济首席法官则宣布,兰布卡的行为是非法的,仍拥护总督加尼劳。
土著斐济族人虽然掌握了军队,但经济命脉主要操纵在印度族人手里,加之政变当局又面临着强大的国际压力。共和国宣告成立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深刻的民族矛盾已经解决、政变所引起的政治危机已经过去。这个在矛盾中和压力下诞生的共和国未来的命运如何,尚难预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