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抬价抢购农副产品风又有抬头 带头抢购的大多是国营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对此熟视无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9
第2版(经济)
专栏:

抬价抢购农副产品风又有抬头
带头抢购的大多是国营企业,一些地方政府对此熟视无睹
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陈芸)记者从有关部门采访得知,在这金秋收获的季节,不少地方刮起了抬价抢购农副产品风,影响很坏。
对虾、苹果、烟叶、蚕茧、板栗、粮食等都在被抢之列,各单位,各部门,乃至于个人;当地,外地,乃至于全国,一哄而上,竞相出价,人为地把收购价抬高到吓人的地步。在黄海、渤海的捕捞区,有时一条对虾生产船后面跟着三条收购船,价格最高超出国家限价的两倍还多,结果使对虾成了出口赔大钱的商品。再说苹果,本来种植面积、产量近年来大幅度增加,但架不住这股子人为的抢购风,收购价七抬八抬,两年涨了一倍。
从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带头抢购的大多是国营企业。奇怪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此熟视无睹。还有,财政分灶吃饭之后,地方、部门和企业都在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都想多赚钱。谁能抢购到紧俏商品,谁就能转手以更高的价钱出卖赚大钱。
从眼前看,这股抢购风使某些地方、部门和企业一时赚了钱,农民也多收入了点,紧缺商品的生产也能被高价刺激得到一时的发展。但是,抬价抢购带来的祸害,却远远超出能够得到的这点利益。就以去年秋天淮北出现的抢购“山芋干大战”为例,价格哄抬上去后,首先是国家和企业多花了数亿元;其次是由于成本增加,外贸出口亏损额猛增;第三是有些产品销售市场有限,哄抬收购价格使农民产生了错觉,盲目扩大种植面积,最后造成产品积压,一再降低价格也卖不出去,这方面的惨痛教训年年发生,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第四,抬价抢购最大的受害者是消费者,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使消费者难以承受。
如何煞住这股年年都要刮的农副产品抢购风呢?关键在国营企业,特别是一些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垄断行业。因此,对于国营企业带头抬价抢购的,一定要坚决查处。
此外,对一些大宗的、特殊的农副产品,在多渠道经营中,可以搞地区、部门之间的协调价,必要时国家应规定最高限价或最低保护价。而这些协调价和限价,需要国营企业和地方政府配合执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