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下地做实验 提笔写论文 登台作报告 阳高农民跻身学术研讨行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9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下地做实验 提笔写论文 登台作报告
阳高农民跻身学术研讨行列
本报讯 以往被视为科技“门外汉”的农民走向学术研讨舞台,这是山西省阳高县农村近3年出现的新鲜事。据统计,目前全县召开多学科的学术研讨会达360次,有82名农民的120篇论文被县、地、省有关报刊登载。其中,鳌石农民张志成、曹忍等的《“中单二号”玉米小区域试验大面积推广》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阳高县在农民中开展的多学科学术研讨活动,是1984年初由县科协牵头的。县委、县政府十分支持这一民间活动,并组织农业、畜牧、科委、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人员走乡串户进行指导,邀请省、地有关专家为农民讲学。县委、县政府指示各乡镇、村创办了科普学校38所、农民研究会146个,并拨出200多亩好地作为试验基地。为了交流学术成果,县里每年拨款2000元办起《阳高科技》小报。县科协、科委抽出技术理论水平比较高的同志组成评审组,帮助农民修改学术论文,并向上级报刊等单位推荐。县委、县政府还聘用优秀论文作者为县、乡农民技术员。
农民学术研讨活动的开展收到良好效果,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田寨村农民贾焕在参加秋深耕施肥种谷子学术讨论时受到启发,写成了《干旱区谷子高产的成功经验》小论文,被《阳高科技》和《雁北日报》登载,引起全县的关注。1985年以来,全县每年推广5万多亩,增产800万公斤。
过去,村级科研乡里搞,乡级科研县里搞,农民处于被动地位。开展学术研讨活动后,农民当了科技主人,使科研能落到实处。全县农民就葡萄、果树、贮藏、加工、流通等方面开展学术讨论,掌握栽培管理技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仅葡萄一项,全县由1979年的150亩扩大到8523亩,收入增加70倍。
开展这项活动,还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全县先后有5万人次农民参加了学术研讨活动。南关村农民安成德3年多写成有关果树栽培、果品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的论文17篇,其中被省级以上学术刊物采用7篇,因而被雁北地区园艺学会吸收为会员。(杜宏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