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老井》获奖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9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新闻速写

《老井》获奖后
本报记者 李彤
1987年10月4日下午4时20分,这是一个值得在中国电影史上记下一笔的时刻。中国影片《老井》的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吴天明登上东京NHK广播大厅的领奖台,从评委会主席、著名美国影星格里高利·派克手中接过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奖杯。在这届有39个国家、158部影片参加,14部佳作正式参赛的电影节上,共设9项奖,《老井》独得3项,即大奖、最佳男演员奖(张艺谋)和国际电影批评家特别奖。此外,还获得东道主颁发的东京都知事奖——一只插翅欲飞的镀金麒麟。
中国影片在国外获奖已不鲜见,为什么对此次格外重视?这是因为:东京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上几个最大的电影节之一,今年首次设立大奖,份量更重。《老井》的获奖,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国际荣誉。在发奖仪式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日本和其它国家的一些影评家作出如此评价: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电影从此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了重要的地位。
今天,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举行的欢迎茶话会上,吴天明和他的同伴们不仅谈获奖后的兴奋心情,谈与各国朋友的频繁交往,也讲述了随之而来的一些思考——
中国电影在东西方文化的比较中如何立足?有的日本评论家说:在这次电影节上,东方电影打败了西方电影。比较稳重的说法是:以《老井》为代表的亚洲电影和东欧电影显示了强劲的力量,让欧美人士刮目相看。派克先生认为《老井》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文化状态,显示出中国人是了不起的,所以它得奖是理所当然的。与中国电影的上升形成对照的是,一些西方非常富于实验性的影片在本届电影节上反响冷落。吴天明因此而信心倍增,他说,中国人不应该妄自菲薄,应当相信我们有能力拍出世界第一流的影片。
中国电影的主流应该是什么?在东京电影节上,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以《老井》为代表的这样一种艺术——以一个开阔、深沉、宏大的艺术视角来观照人生、思考人生,把一个人同一些人、整个民族的感情命运、生存状态紧密相连在一起,进而在批判自己、批判人生的同时,把艺术家的深情厚爱付予不可与个体分离的整个民族和人生。
吴天明在领奖后的致词中曾说:应当由大陆、台湾、香港的同胞一道来分享这一喜悦,在场的台、港电影艺术家以欢呼作答。有的台湾同行喜极而泣,把吴天明的手握得生疼。“这是中国人的光荣!”同胞兼同行们团团围聚,夜夜欢谈。他们对中国电影的现状、未来,对传统的继承与批判的关系,认识都大体一致。吴天明透露,他们已在讨论合作拍片的事了。
(本报北京10月8日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