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许继慎——功勋卓著的红军将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09
第5版(理论)
专栏:党史人物

许继慎——功勋卓著的红军将领
许继慎是早年为党为人民捐躯的红军将领之一,他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的组建者和军长。他对人民军队的建设、鄂豫皖根据地的发展壮大,都做出了贡献。
1921年4月,许继慎同舒传贤、王步文等人成立了安徽省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以后曾被选为安徽省学联常委兼联络部长。他是20年代初期安徽省学生反帝反封建军阀运动的一员主将。1924年5月,许继慎考取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周恩来、蒋先云的教育帮助下,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许继慎英勇善战,无论在两次东征中还是北伐战争中都屡立战功,曾得到周恩来同志的表扬,叶挺同志对他也有很高的评价。
1926年8月26日,北伐军攻打汀泗桥,27日,由叶挺指挥的独立团从敌人侧后猛击,占领了汀泗桥,溃退之敌纷纷逃向咸宁城。独立团乘胜追击,许继慎率领的第二营为前卫,一直追击到城外。他看到咸宁城外山上和通往城里的铁路桥头,敌人正在忙着筑工事,而城的周围,由于洪水泛滥变成一片汪洋,决定乘敌人惊魂未定时快速进攻。叶挺观察阵地后,批准了他提出的作战方案。许继慎率领全营战士突然迅猛进击,冲破了敌人交叉火力封锁,占领了桥头阵地。全团随即跟进,夺取了咸宁城。
贺胜桥之战,是北伐军打垮军阀吴佩孚、夺取武汉的决定性一仗。当时,吴佩孚调集数万兵力,构筑了三道防线,亲自督战。独立团担任正面攻击任务。8月29日晚,许继慎率领的二营与三营分别沿着铁路两侧隐蔽挺进。30日拂晓,他带领全营战士向敌人发起勇猛冲锋,冲破敌军第一道防线后,继续向纵深进攻,直插吴佩孚的指挥阵地。吴佩孚大为惊慌,急调一个师拚命反扑,将二营团团围住,战斗异常激烈。许继慎鼓励官兵顽强战斗。他的胸部负了重伤,仍坚持指挥。第一营增援到来,粉碎了敌人的包围,并继续组织进攻,敌军第二道防线又被独立团摧垮,吴佩孚的守军随之全线崩溃。
在1927年5月的武汉保卫战中,许继慎率部又立大功。当时,被蒋介石收买的夏斗寅率部叛乱,逼近武汉。许继慎指挥的七十二团迅速占领了近郊的纸坊镇。当反扑的叛军包围了七十二团团部后,许继慎手执团旗,率领随身的三个连和团部的全体工作人员向敌人猛烈冲击。敌军动摇溃退。许继慎带领部队跑步追击,他先后两次被敌弹击中左右肋,负了重伤,仍然坚持指挥战斗,由副团长廖运泽率领部队继续追击。其他部队赶到,一齐穷追猛打,打垮了叛军,平息了叛乱。
1930年春,党中央决定对大别山区分散的三块革命根据地和三支红军建立统一领导。2月底,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在上海召集许继慎等人开会,宣布建立鄂豫皖边特别区、成立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委员会以及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等项决定;任命郭述申为特委书记,许继慎为红一军军长、特委委员,徐向前为副军长。
许继慎在4月初到达鄂豫皖根据地,和郭述申一起开展建立党的统一领导和组建红一军的工作。仅一个多月就完成了对原来三支红军部队的改编,并根据实际情况相继增建了一个独立旅和两个归地方领导的独立师,全军共2300余人。红一军的建成,开创了鄂豫皖边区革命的新局面。
1930年6月中旬,许继慎和徐向前抓住蒋冯阎混战、根据地周围敌人守备减弱的有利时机,分别指挥红一军大举出击,驰骋于淮河上游、皖西、平汉铁路南段等地。在短短的三个月中,红一军先后攻克了皖西和平汉铁路南段许多城镇,共毙俘敌军7000多人;红一军迅速扩充到5000多人,战斗力有很大提高,威震江淮。许多地方相继成立了工农政府,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
许继慎非常注意作战经验的总结。早在北伐时期,他就写过《平江战记》一文,谈了“两军对峙,勇者为胜”的道理。在指挥红一军驰骋于鄂豫皖边江淮河汉之间的战斗中,他的军事辩证法思想、作战指挥艺术和战略战术颇有新的建树。他指挥的许多战斗都有独特的打法,根据敌我态势的具体情况,出奇制胜,为我军积累了宝贵的作战经验。皖西的英山之战和香火岭战斗尤为突出。1930年7月的英山之战,是在敌我兵力相近的情况下,许继慎采用了“攻点打援”的战术,把敌人从据点中驱赶出来,在运动中加以分割围歼,歼敌一个整旅,创造了鄂豫皖苏区空前的大胜利。香火岭战斗,是一次以少胜多、在运动中大量歼敌的战役。这次战斗是诱敌深入到香火岭之后,突然进行分割围阻,集中优势兵力,相继各个击破。一天之内全歼来犯之敌三个整团,击溃两个团,毙俘敌团长以下3000余人。
此后,许继慎改任红四军十一师师长,他在全军首先采用“飘忽战略”,曾先后在豫南全歼侯镇华旅和岳维峻师。这对粉碎蒋介石的第二次“围剿”起了决定性作用,促进了红军的迅猛发展和鄂豫皖苏区的进一步巩固扩大。
许继慎不但在军事上智勇双全,而且政治上坚定、敏锐,对革命忠贞不渝。对反动派的威吓、收买和胁迫,他总是给予有力的回击。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张发奎曾以独立师师长的职位作诱饵,妄图收买许继慎,被他断然拒绝。1931年8月,国民党特务头子曾扩情利用在黄埔军校和许继慎同学关系,写了一封信,派两个特务分子送交许继慎。信中诡称蒋介石欢迎他归来。许继慎看完信,马上将这两个特务逮捕,连同信一齐送交军部审处,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政治上的坚定。
在党内出现重大原则分歧时,许继慎总是怀着高度的事业心和坚强党性,坚持同错误倾向作斗争。1931年4月,张国焘以中央代表身份到了鄂豫皖边区,极力推行“左”倾路线和宗派主义,大搞封建家长式领导。许继慎对张国焘的拉拢不予理睬。在张几次找他谈心时,他都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张在苏区推行的错误政策和打击苏区原来干部的宗派主义。在关于红军主力的军事行动方针和作战方向问题上,他和红四军的一些干部坚决反对张国焘的错误决定。于是,张国焘利用职权,召开中央分局扩大会议,把他作为“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对象进行批判斗争。他不为淫威所屈服,仍然坚持红军主力南下作战的正确方针,再次获得了参加会议的多数干部支持。此后,张国焘专横武断,蓄意排除异己,借“肃反”运动之机,突然逮捕了许继慎等人;并且制造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所谓“以许继慎为首的反革命阴谋案件”。许继慎心怀坦然,据实驳斥了种种诬陷他的罪名和不实之词,始终坚强不屈。1931年10月,年仅30岁的红军将领许继慎竟惨遭冤杀。
许继慎的冤案,在1945年党的“七大”时已经得到昭雪,被追认为烈士。1955年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又做出了《恢复许继慎同志的党籍、名誉的决议案》。
(翁德清 林世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