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承受重负的民族脊骨——评影片《老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0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承受重负的民族脊骨
——评影片《老井》
任殷
吃口水要跑上几十里地;渴疯了的羊群和人争水喝;没有水,连媳妇也娶不上——太行山深处的老井村,正是为了改变这可怕的干旱,一代接一代,打井不止,留下了127眼干窟窿。然而,老井村的农民渴望得到水的理想从未泯灭。影片《老井》的故事由此铺开。
看这部影片可能是一次不太一般的审美体验。它让我们看到旺泉爹被炸死在井下的惨相;看到井壁坍塌,旺才被土石掩埋和死后的出殡。而那场为了争夺一口井,老井村跟石门村发生的几十年未曾有过的大规模械斗,愈发触目惊心。但冲荡我们心潮的不单单是凄惨,更多的是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的悲壮。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纪实性很强的画面中看到了颇具民俗特点的情境,近乎原始的、粗犷的民风。万水爷对打井的执著、疯二爷因打井受到的精神创伤、还有老支书的心愿,都从不同侧面勾勒了老井村人苦斗的历史。影片把历史与现实交汇、融合起来,使我们感受到老井村人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思想观念、感情心理、风俗习惯的状态,更体察到了在80年代新旧生活交替中人们产生的曲折又积极的变化。
大打出手的械斗固然表现出农民对水的渴求,同时也透露出农民的狭隘心理。盲人演唱时,年轻农民对“荤曲”的狂热,揭示出此地人们精神、文化的贫困和饥渴。紧接其后旺才等青年人胡乱跳不伦不类的迪斯科的场景,与盲人演唱构成强烈的画面和音响的对比,不无戏谑地传达出年轻农民心头正在萌动着改变旧生活的要求。世代的经济贫困,导致了文化的落后和精神的愚昧。影片以严峻的现实主义笔调,既不回避这里的落后,但又不是猎奇和展览。在这样一个封闭落后的山村里,从这些善良又愚昧(程度不同)的农民身上,影片发掘出了顽强的主宰生活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这就是创作者为我们展现的希望。掘井何止是对老井村农民意志的考验,不也是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暗喻吗?影片结束时,银幕上映出“千古流芳”的《老井村打井史碑记》,从清雍正三年始,一直到1983年打井和为打井而献身者的记载,字字千钧,那是中国农民的历史的、现实的人生记录。这难道不是对科学、对变革、对开放的呼唤吗?
当然,《老井》让我们受到感染、震慑进而去思索的,还有更深沉的东西。在主人公孙旺泉和赵巧英、段喜凤两个女性的爱情、婚姻纠葛当中,交织着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还有人的自身感情与理智的矛盾。由于影片中历史和现实的生活氛围营造得比较充分,致使孙旺泉自然而然处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交叉点上。他是高中毕业生,他和有同等文化的巧英相爱,甚至曾违抗老辈的包办,打算双双远走高飞。可是,出于对亡父的孝,对现实生活经济条件的正视,旺泉难以选择自由的婚姻。按照传统的习惯,他只能去做喜凤的倒插门女婿。旺泉的无爱的封建婚姻,既不能归咎于他自身的软弱,也不能简单地归罪于万水爷的家长威严。他的婚姻悲剧是在具体而又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的必然。影片把旺泉放在一个新旧观念混杂的比较复杂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观念之中来揭示他的性格,一方面他难以割舍与巧英的爱情;另一方面又不可能逾越既是历史遗留下的又是现实存在的道德规范,他必须承担婚姻的、家庭的责任。喜凤勤劳贤慧,只想得到个能支撑门户、传宗接代的丈夫。巧英向往新生活、深爱旺泉,却终不能结合。3个人都尝到了人生的甜酸苦辣,各有各的难言苦衷和不幸,无不令人同情。影片对这3个人的感情关系没有做简单的道德评判,有意于通过复杂微妙的情感关系,去透视新旧交替时期婚姻的复杂状态和人物性格的自身冲突。他们的感情悲剧超出了爱情范围,反映着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孙旺泉既是旧观念的最后承受者,又是新生活的开拓者。在他感情上承受着巨大痛苦的时候,打井是他的精神支柱,他的人生理想。他渴望用自己的知识定下井位找到水源,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改变旧有的生活方式。在作为新一代知识农民的孙旺泉身上,体现出的历史的重负和现实的责任,感情的痛苦和为理想付出的代价,搅动着我们心绪难平,使我们也意识到中国农村改革的迫切。
导演吴天明和农民有着相濡以沫的感情,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拍摄了影片《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和《老井》。他总是带着很大的热情和忧患意识来关注、理解、剖析农民的命运。他多从传统文化风习与当代意识,从历史重负与现代文明的交融、对比中来生发作品的思想主题。吴天明擅长用土气、拙朴的场面、情景描画出切切实实的农村生活环境;他擅长用敏锐又深邃的眼光去捕捉不断变化的生活脉搏;他擅长把浓重的感情色调与对客观现实的描绘交织起来,去挖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显然,他在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已经踏出结实的足迹,闯出了富有个性的艺术风格。《老井》和前两部作品相比,感情的浓度有恰到好处的克制,在增添的冷峻之中注入更多的对中国农民性格、精神的思考。纪实性的叙述,细节的选择,感情的渲染,对话的运用诸方面都见导演的才华。特别是在影片思想、艺术的总体把握上,《老井》比前两部影片更臻完整、浑然。可以说吴天明在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上走向了严谨和成熟。看得出来,他渴望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更厚重、更开阔的思想,更真实、淳朴和含蓄的情致。
草毕此文,传来了《老井》在东京国际电影节荣获大奖的喜讯。此刻我的感想是:向着我们民族的生活和心理的深层掘进,才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附图片)
《老井》导演吴天明  苗地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