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可园老人陈作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0
第8版(副刊)
专栏:

可园老人陈作霖
胡季华
今年是近代著名文学家、经学家、方志学家陈作霖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1837—1920)。
陈先生是南京人,字雨生,号伯雨,晚年自号可园。清道光十七年四月十四日(1837年5月18日)亥时,作霖先生诞生在今建邺区安品街20号宅内。太平天国时此宅被焚,1875年重建“可园”。可园老人秉性诚笃,交游广泛。当时名人濮文暹、易顺鼎、张佩纶、俞明震、陈三立、陈衍、郑孝胥等,先后与老人读书论道于可园的瑞花馆。可园老人于光绪元年中举,后三上春闱而不第,遂绝意功名,锐意著述。时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可园之连襟)邀其出仕,老人不但婉拒,还嘱其“洁身自好,隐居读书”。
1873年,可园老人在《整顿金陵善后事宜议》中力主及时修纂地方志,谓自嘉庆以来,府志失修,文献阙略,如能及时抢修,尚有口碑资料可以征集。此议为上元知县莫善征、江宁知县甘绍盘所采纳,设上(元)江(宁)两县志局于金沙井,汪士铎为总纂,陈可园任分纂,其后江宁知府蒋启勋续修府志,可园仍任分纂。可园尝论及府志人物撰写,主张仿《史记》世家和《南北史》崔、卢、王、谢诸传例,“就族中最著之贤,推上治下之意”,合为一传,俾“望门斯在,谱学藉存”。仿《明史》列传例,同一时期人物,如其行谊志趣相类,合为一传。传必作论,“作论不必尽俟篇终,但于夹叙之既完”。其论十分精辟,对于今人修志仍有指导意义。
1907年可园老人受任江苏省通志馆分纂之职,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编成南京史志近十种,实属难能可贵。
可园老人颇有诗才,为“石城七子”之一,有诗、词、诗话专集存世。缪荃孙有句赞之曰:“秦淮昔日初何津,金陵七子才绝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