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人才合理流动的契机——天津市科教界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人才合理流动的契机
——天津市科教界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之后
本报记者 肖荻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根本目的是精心选拔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尤其是使中青年专业科技人员能充分展示聪明才智。记者在天津采访中发现,一些长期为人才积压而苦恼的科教单位,以这次技术职务评聘制度的改革为契机,使原先的“一潭死水”不同程度地化为潺潺流水,平添一片生机和活力。这一趋势使人感奋,也引人思考。
天津市在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过程中,人才流动最为活跃的要算卫生系统。目前,已有90多位高中级人才从市级大医院向边沿、新建或郊县小医院流动。“移动一子,全盘皆活”。这么多人才的正向流动,给天津医疗事业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
——缓解了大医院人才过剩、难以施展的矛盾,充分发挥人才的专长和潜力。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眼眶肿瘤在全国见长,专家密集,但是床位紧张,全国各地来求诊的患者为长期排不上号叫苦不迭。不久前,正、副主任医师宋国祥、田文芳从这一医院流动到第二附属医院,那里的眼科大大加强,使原先空闲的床位及时为眼眶肿瘤患者服务。
——新建、扩建及郊区县基层医院的薄弱环节得到强有力的充实。迄今一共有7所新建医院的18个医疗技术科室通过人才流动得到加强。一名副主任医师调入缺乏技术尖子的河东医院后,仅一个月,床位就从45张扩展为100张,危急疑难患者也不用转院了。
——改善了技术队伍的结构。如新建真理道医院因缺乏学科带头人,工作难开展。从一中心等大医院调来3名主管医护师,使这里3个科室中、青结合形成层次,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显著加强。
天津一些大医院人才积压、中小边远医院人才不足的问题由来已久,人才结构畸轻畸重多年来难以突破,恰恰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实施打破这一僵局。有些医师在人才密集的大医院因受名额所限不能得到高一级的聘任,而调动到人才短缺的小医院就能得到高聘,这就形成促进人才流动的有利契机。天津市中心妇产科由于高级职务指标有限,一些1962年以后毕业的主治医师、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业务尖子,也难以聘为副主任医师。1962年毕业的妇科副主任窦同双经申请调到河西医院,本人受到高聘,那里的业务也得到加强。申请到二附属医院的副主任医师田文芳告诉记者:调动后虽然离家远了,但能充分发挥作用,辛苦一点我也愿意。
与此同时,天津市高等院校的人才流动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才雄厚的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有80多位高中级人才流动到市属高校理工学院、商学院和本校的分校、图书馆、实验室等缺乏骨干力量的单位,人才布局得到一定的改善,一些人的专长得以发挥。
记者从天津市卫生、高教、科技部门有关负责人处得悉:上述人才流动局面在各系统发展既方兴未艾,又是很不平衡的。尤其是跨系统之间的流动,难度更大一些。人才流动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不能强求一致,也不能坐待其成。在这方面,天津市卫生局为了促进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骨干从市属卫生机构向区属以下卫生机构流动,去年底专门制订了几条特殊规定:
——属于人才流动人员的,优先给予高聘。聘任时既不减少调出单位评定高级职务的指标,也不占调入单位的职务指标,由市卫生局机动指标中加以解决。
——由市里调往郊区县的医师不带户口,不转关系,只带工资。去工作3年后愿意回来的,可带指标回来。
——由组织下令调动的可以高聘;由个人联系流动的,组织上也提供必要的协助。
看来,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过程中制定一些相应措施来促进人才流动,这种作法是值得借鉴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