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金庄的风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3
第8版(副刊)
专栏:

金庄的风格
蔡常维
粤西封开县有个小小的金庄,是广东重要黄金产地。金庄的山、地、河滩无处不藏金,就连地名、村名、人名也冠以“金”字,甚至有些五大三粗的男子汉,竟取名金姑、金妹,显示了黄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魅力。
金庄,遍地黄金,只要在地里挖去一层一二尺厚的表土,里面便是含金的沙层,浅的五六尺,厚的二三丈。把沙装进金斗(一种宽口尖底的微型木船),到河里淘去泥沙,便可取得金光闪闪的沙金。前不久,金庄的一块水田里,人们从九担泥沙中就淘出七两沙金。沙金经过碳火炉的简单烧炼,便可取得纯度九成的赤金。
在遍地黄金面前,人们是不是象童话里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象电影《淘金王》那样,进行一番激烈的争斗、掠夺和拚杀呢?毋须讳言,旧县志有过“乾隆九年,矿农闹事,官员设乡勇弹压,致使金庄鼓铸停息”的记载;在“一切向钱看”之风盛行那几年,也发生过千人“抢金沙”的闹剧。后来县委派来了老英雄高品杨负责抓金矿,沸沸扬扬的“抢金风波”才平息下来。
这个解放战争时期入伍、辽宁籍的高品杨,在解放广西红河那次战斗中,他一人跑在队伍最前头,两处带伤坚持作战,打死了两名敌军官,活捉许多名敌兵,因而荣获了全国战斗英雄称号。战场冲锋陷阵,舍得身家性命,如今闯金山下金庄,仍需发扬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革命革命,不为挣钱;前进前进,浑身是劲!”倘若为个人捞好处取报酬,何必跑到这人地生疏的南方来呢!老英雄进了金庄,住“窝棚”,泡泥水,栉风淋雨,虽在黄金堆里打滚,却不沾半点金屑,凭着无私奉献的英雄本色、雷厉风行的表率作用,在金庄站住了脚。金庄的群众从老英雄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比金子更光更亮的心迹,看到了精神文明宝藏中挖掘不完的“黄金”,思想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他们的理解单纯而又深刻:黄金不是人造的,它本来就是埋在国土里的财宝,理应把它开采出来交给国家。如果捧着个金饭碗,只做个人的黄金梦,赚那损公的昧心钱,那就愧做金庄的一代新主人!在金庄人眼里,黄金成了“公”物。谁发现了金子,大家便为他道喜,不会因妒忌而产生邪念;淘出金子后,交给银行,不和私人交易。为了使地尽其力,他们在秋收后破土掘金,春天再平地播种,种了淘,淘了种,翡翠黄金双丰收。金庄,成了理想与现实闪光的地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