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鸡”肥“蛋”多——记湖北襄樊市税务局长李景明的谈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4
第2版(经济)
专栏:

“鸡”肥“蛋”多
——记湖北襄樊市税务局长李景明的谈话
本报记者 刘衡
“叫人出钱刀割肉”,咱们税务人员讨人嫌哪!1983年底,咱市跟襄阳地区合并不久,决定财政和税务分家,让我当税务局长,95%的财政收入任务落在我们肩上,好难啊!原先财税一家,收支一条线,人家抱着你的脑壳摇。如今,税务光收钱,谁都躲三分。有的见来了女专管员,赶忙躲进男厕所。
1984年5月,枣阳县发生了税务干部宋发运等四人到专业户张××家吃喝的事。本来,吃吃喝喝,在咱这里是平常事。可是,张××是我们的纳税对象呀,怎么能跟他搞“礼尚往来”呢?饭前,宋发运提出要张交三个月的税。张××说:“先吃饭,吃了再说。”吃罢,宋发运的嘴巴没变软,拿出税票。谁知张××却变了脸,把饭桌推倒,砸伤了宋的脚。张××的儿子还把宋的嘴巴打出了血。末了,宋发运竟被扣上“利用职权、敲诈勒索、打击报复专业户”的罪名,受到“留党察看两年,行政记大过”的处分。一时间,各级报纸纷纷登载、转载,越载越加码,越载越虚假。县文工团还编了台戏,一开幕就是一位斜穿衣、歪戴帽的“税官”,一边摇摇晃晃地出场,一边打着饱嗝、剔着牙。人们骂我们是“酒麻木”、“醉半天”、“长指头”、“税狗子”。枣阳县一个月就发生七八起“税官”挨打的事,弄得有些人连税服都不敢穿了。1985年,宋发运的事平反了,你们《人民日报》还登了篇文章,叫《一起错案的教训》(载1986年5月6日第五版)。
这件事对大家的教训都大,对咱们税务干部,教训更大!我对大伙儿说:“好吃难消化呀!到企业、到纳税人那里胡吃滥喝,不是给咱们帽子上的国徽抹黑吗?你吃他一口肉,他要你免交一头猪。”于是,好些人退出财物,赔了吃喝费。我们还订下纪律,谁再到纳税对象那里吃一顿,罚款10元、20元、30元不等。宋发运从“嗜酒如命”变成“滴酒不沾”,坏事变成好事。我还对大伙儿说:“和气生财嘛,新中国的聚财人不是旧社会的讨债鬼,脸面如冰霜,说话象打枪。”于是,凶神恶煞变成慈悲观音,冷若冰霜变成满面春风,粗门大嗓变成柔声细语。可是千变万变不离其宗:钱还是要收。人们仍然不喜欢。
看来,税务工作本身应该来番改革。我们几位领导干部分头下去搞调查研究。在宜城县抓了两个典型:小河税务所“有税就收、无税就走”。用梳子梳、篦子篦,十年功夫,税额只增加一倍。而龙头税务所,用90%的力气帮助人们发展生产,十年功夫,税额增加了十倍。
我让税务局长们到宜城县开现场会。两个典型一对比,大家就开了窍:“税靠生产水靠源,源活水畅,源枯水竭。”“收税不是一锤子买卖,今天干了明天不再干。咱们要放水养鱼、养鸡下蛋。不能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其实,这些道理十分简单。古人早就说过:“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千多年前,老子李耳就说过:“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偷鸡也得丢把米啊!但一做起来,万分复杂。既要原则性儿,又要灵活性儿。
我们税务部门一手托三家,既要完成国家的税收任务,又要照顾地方财政的利益,还要发展企业、专业户的生产。其中生产是第一位的,生产一发展,什么都有了。因此,我们必须跳出“征管查”的圈子,开拓“支帮促”的新领域。
有人说了:“财神爷有钱好促产,税老虎没钱促产难。”是的,我们手上的周转金很有限,但我们要用小钱办大事。同时,除了资金、政策、信息、智力等等,都是不花钱的投资,是促产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比方:我们有减税、免税之权。过去只搞“困难减免”,这种单纯恩赐观点常常奖励了落后。现在我们变被动为主动,改成“生产减免。”只对国民经济需要的、有发展前途的减免。对盲目上马赶热门的项目、非生产性基建,从严亮“红灯”,压缩膨胀空气。对困难户一个个具体分析,有的减免,有的——请你关停并转吧。
我们走上“为生产服务”的轨道,跟企业、专业户捆在一起了。“你死我死,你活我活。”我们的干部不再只张口要钱,而是帮他们卸包袱、减压力、加动力。我们推大船出滩、助饿马奋蹄、帮联合加温。以前纳税对象看见我们绕道走,现在和我们手拉手,称赞我们是“情报部长”、“编外经理”、“义务厂长”、“穿针引线的红娘”……“鸡”肥了,“蛋”也多,以前收税跑断腿,现在不少人把税款送上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