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史实和情采——《让历史告诉未来》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4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史实和情采
——《让历史告诉未来》观后
章仲锷
这是一部发人深思的电视系列片,它好就好在不仅对历史生活有较大的概括力,给人以巨大的认识价值,而且在反映历史的风云际会中,交融着深邃的思辩与浓郁的诗情,使观众有着较大的回味和新鲜感。它具有史诗般的规模气势,又有抒情诗样的蕴藉内涵,故能于系统了解我党我军历史进程的同时,因人而异地产生众多的联想、共鸣和反思。这是以往同类纪录片所难达到的,无怪乎播放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如果是身历其境的老一辈革命者,会对系列片中长征的描述留下深刻的印象。影片当然也歌颂这一空前壮举,但却没有过分渲染领袖的超人作用,相反,还让他在突破重围时连呼三声“阿弥陀佛”!它不回避惨重牺牲和重大失误的报道,例如长征开始,中央苏区机关队伍辎重庞杂拖拉,竟长达180里,哪里还能打仗!它也不讳言过去不大透露的史实,例如那成千上万西路军战士的悲惨下场。这些都无损长征的伟大,却使观众感到它的真挚和亲切。
如果是中年的过来人,他会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映产生强烈的共鸣。虽然犹有不足(主要是限于篇幅,涉及的方面还不够广泛),但它传达了亿万群众的心声。例如陈毅元帅那疾恶如仇的话语;十里长街为周总理送葬的行列;丙辰清明天安门前正义的怒吼;特别是那段南昌黄昏工棚小径的描述,饱含着深情,也寄寓着我们民族那坚韧不拔,遇挫弥坚的精神和信念。石在,火种不会灭绝,久历磨难的中华终于再次腾飞。这个细节所蕴含的哲理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而影片这种含蓄深远的风格,也许远比某些赞歌式的绮丽画面更富于感染力。
如果是年轻的观众,面对他所陌生而又令人震撼的历史,他会对英烈们的不朽业绩和献身精神难以忘怀。日寇的三光政策,蒋介石的重点进攻;狼牙山的五壮士,淮海战场上搭起的人桥;南泥湾的大生产运动,支援解放前线的民工洪流,既交织出一幅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图,也鸣奏了一支高昂悲壮的胜利曲。中华民族的新生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更显示了今天光辉成就的弥足珍惜。诚如解说词所说的:“昨天已成为历史,但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据说今天的青年不喜欢回顾,这未必确切。关键是这类历史纪录片既要拍得史料翔实,形象鲜明,又要不落窠臼,饶有新意。这体现在解说上便是情理交融,情采并重,词意真切。在这方面,《让历史告诉未来》是有独到之处的。那男女交替的画外音娓娓如诉,全无过头的豪言壮语和矫饰的空泛说教。返朴归真,却不乏深沉的内涵,言简意赅,又偶露幽默和风趣。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借此表达编导者的意旨和打动观众心曲的,可谓有所创新的精心之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