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一场风波后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5
第2版(经济)
专栏:

一场风波后的思考
光明日报记者 樊云芳 本报记者 龚达发
(一)
中国技术进出口公司设在武汉的华中分公司,目前正经历着它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
9月14日,记者刚踏进分公司的门厅,马上有人递上一份由32名干部职工签名的告状信。
记者看到:一间间办公室里,办公的人寥寥无几。“眼看好好的公司被搞乱了,谁还有心思干活?”公司党支部副书记姜巍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分公司的工作已近乎瘫痪。”不下20名干部职工对记者说了这样的话。
8月19日,华中分公司原总经理王惠恒奉命返京,接替他的,是由湖北省经贸厅任命的朱松刚。朱一上任,就吩咐分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厅党组说了,对张宗富、刘一川同志(分公司的两个副总经理),已另有妥善安排,今后的工作就不用找他们了。”
其时,张宗富、刘一川正在外地出差,根本不知道被免职一事。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触动了公司里多数职工非常敏感的神经,有人喜形于色,有人愤愤不平……
消息传到华中分公司与港商及蛇口工业区合资兴办的达奇有限实业公司里,一下就炸了锅。有人摔掉了手中制图的笔:“老子不干了,散伙!”有人连呼“上当”:“早知有这么多行政干预,当初真不如搞个民办公司!”
华中分公司是达奇实业有限公司的控制股东,刘一川以华中分公司副总经理、同时又是达奇公司创始人与主要组织者的身份,被董事会任命为达奇公司总经理。现在刘一川被免职,另行安排,这无疑给“达奇”的前途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怎么能不引起“达奇”同仁的忧虑?(二)
湖北省经贸厅厅长、党组书记找出差回来的张宗富谈话。张宗富虽然对厅里的做法意见一大堆,但这位48岁的工程师接受了既成事实,同意“平调”到省经贸厅当一名“副处级调研员”。
刘一川却当场跟厅长顶撞起来。
“你们把分公司的班子一锅端,有没有考虑到企业经营的连续性?有没有考虑到尊重企业的自主权?为什么事先不跟被免职的本人谈一次话?为什么事先不征求企业中多数职工的意见?……
42岁的刘一川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一激动就控制不住自己的音量和仪态。
从经贸厅出来,刘一川前思后想,怎么也想不通:
华中分公司是跟总公司借款25万元开业的。开业3年来,作为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省经贸厅,非但没有给过一分钱,却从分公司开支走了20多万元“行政办公费”;厅里没有给分公司安排过一个业务项目,是分公司的全体职工辛辛苦苦开发了300多项技术引进项目,为国家创造了400多万元利税;厅里也没有帮分公司解决过什么具体困难,是分公司职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买了设备、汽车,买了职工宿舍,买了建办公楼的土地,还创办了达奇公司。要说分公司这几年从厅里得到过什么,那就是一张又一张塞人进来的“手谕”,一条又一条捆绑手脚的“禁令”,一顶又一顶硬性摊派的“苛捐杂税”。此时此刻,眼看着“达奇”就要进入“收获季节”,眼看着各项业务越来越兴旺,眼看着办公大楼就要拔地而起,厅里却连个招呼也不打,突然给你来个班子连锅端!
这是为了什么?是因为我们有几次顶了厅里的“摊派”?还是因为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没有完全服从厅里的“指挥”?
象这样的行政部门,到底对企业的发展起个什么作用?为什么它和企业的关系就象老子和儿子的关系?为什么它可以对企业横加干预而不承担经济责任,企业却只有俯首听命,没有保护自己与抗干扰的能力?(三)
那么企业职工又拥有什么权利呢?他们拥有告状权。
半个月内,分公司的部分干部职工连续上访了省内七八个部门,在舆论上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但改组分公司的领导班子属于省经贸厅的权限,谁能去直接干预呢?
情况反映到北京中技总公司。9月4日,总公司向湖北省经贸厅发了一个公函。函中这样评价华中分公司:“华中分公司成立至今不到三年的时间,业务和各项工作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最近一年多来”,“在抓好技术引进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出口业务,与港商及蛇口工业区合资兴建了达奇实业有限公司,为把新技术发明转变为出口商品进行了大胆尝试并已初见成效。为了适应公司业务发展,调整了内部机构,改选了党支部,加强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总公司恳切地希望湖北省经贸厅在对华中分公司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时,“考虑到技术公司业务的特点和专业性”,“考虑到分公司领导的相对稳定和连续性”,“考虑到分公司职工的承受能力”。
尽管总公司的公函口气婉转,声明这是“几点看法,供参考”,但湖北省经贸厅领导依然觉得费解:这不属于它的管理权限,它为什么要干预?
总公司的公函显然无济于事,华中分公司部分干部职工的告状逐步升级。9月8日,有5名干部职工擅自开一辆汽车赴京找经贸部告状,被有关部门中途拦截。13日,有32名干部职工(不包括张、刘两人)签名的告状信问世了。32名,恰恰是华中分公司职工总人数的一半。而其时,公司有12名职工正在外面出差。
告状信中呼吁:“我们希望任何关系到中技华中分公司命运和前途的决策,不能由(经贸厅)几个领导关着门决定。”呼吁“政企分开,搞活企业”。告状信说:我们这些人“亲身经历了华中分公司在经贸体制改革的洪流中诞生以来的艰难历程”,“我们不忍心它遭到人为的摧残”。(四)
华中分公司部分干部职工反映的问题是否属实?分公司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9月15日上午,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湖北省经贸厅一位副厅长。
问:厅党组免去张、刘职务,出于什么考虑?
答:因为他们不合适。特别是刘一川这个干部,不仅骄傲,有时简直狂妄自大。作风霸道,动辄训人,用人上也有亲有疏。我们认为他欠缺当领导的素质。当然,全面地看,他积极肯干,有一定的开拓精神和活动能力。
问:厅里是否看到了32名干部职工的告状信?
答:听说了。现在看来,公司里支持刘一川的也可能是多数,但我们没有去作过民意测验。
问:作出免职决定之前,厅里有没有征求过分公司职工中的不同意见?有没有听过党支部的意见?
答:都没有。因为不必要。这是属于干部正常调动么。过去选拔“第三梯队”,提拔干部,都要搞民意测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这次正常调动,没有必要这样做。
事态究竟会如何发展,眼下谁也无法预料。
也许,只要干部管理权限还在湖北省经贸厅手里,只要省经贸厅“我自岿然不动”,中技华中分公司的这场风波终将得到平息。职工们不会一直“闹”下去,刘一川也只有“服从分配”。目前这场风波尚未平息,但它留下的思考题值得人们去探索。现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企业抱怨行政部门干预过多,而行政部门则忙忙碌碌,很是辛苦。如何调整企业与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不正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