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东北第四橡胶厂马绍良改造中底机成功 明年可为全厂节省设备费二亿五千多万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2-04
第2版()
专栏:

东北第四橡胶厂马绍良改造中底机成功
明年可为全厂节省设备费二亿五千多万元
东北第四橡胶厂先进生产者马绍良以坚强的决心和毅力,改造中底机成功,使该厂制帮车间中底组到今年年底可为国家增产节约等于二百七十吨粮食的财富。
第四橡胶厂制帮车间使用的十台中底机中,除了一台“八一二四式”机能够不间断地生产外,其余九台日本造的“八一六式”机每天都要换十几次机针,平均每台机器每天有一个半钟头不能生产。所以制帮车间中底组每月生产一万三千双鞋底的任务经常不能完成,全厂的增产节约计划也因此受到影响。
去年冬天,制帮车间保全工人马绍良就想用厂里的旧机器零件来改造中底机,把“八一六式”机都改装成“八一二四式”机。他曾经和组长徐邦全商量,但是当时徐邦全说:“你别看那中底机才半尺多高,它是由二百多个精密零件构成的。伪满时日本人想改造它都没有成功。我守着这个机器十几年了,也没敢想去改造它呢!”马绍良很不同意这种盲目崇拜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的看法。不久,徐邦全因病休养,马绍良接替保全组长的工作。任务虽然增加,但他仍然毫不放松钻研。每次中底机出了毛病,他就大拆大卸,仔细揣摸,同时对那台“八一二四式”机器,也特别下功夫研究。
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提出关于增产节约五百万吨粮食的号召以后,他的劲头更大了。他决心从这机器身上找出“潜在力量”来。他不止千百次地抚摸着这些滚珠、轴杠、底针、齿轮等零件,研究如何改造。但是,好久了,他仍然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使“八一六式”的机针变得长些,而这却是这个机器常常发生毛病的关键所在。他下工回家后,就抱着有关钳工、车工等机械理论的书籍不放,常常读到深夜。初小的文化程度,使他在学习时感到很吃力;但他把不懂的地方都记在心上,第二天,就去请教技术人员。厂长知道马绍良在研究改造中底机,非常重视,拨给他将近一千万元的研究费,并鼓励他说:“不要灰心,几时研究成功几时算!”
在八月初的一个夜晚,马绍良终于成功了。这次,他得到了徐邦全的帮助。徐邦全已经病愈复工,他被马绍良日夜苦心钻研的精神所感动,就帮助马绍良想办法。他叫马绍良把“八一二四式”机上的圆头拉杠换到“八一六式”机上试试。换过以后,因为拉杠太长,被拐子挡住,机器转动很吃力。马绍良又揣摸了许久,忽然想到:“何不把拐子截短一些?”经过再次的试验,机器转动加快,底针和叉针的交差扩大,因而机针的长度增加,机器的效率就提高了,停修率减低了三分之一。
第二天,马绍良按照这个方法首先改造了陈凤德所使用的中底机。使用时,全组工人都很满意,都要求把机器照样改装。但马绍良并不满足,因为他看到改装后机器的效能还不及“八一二四式”。于是,他又经过半个多月的仔细钻研,把轴杠改造了,使机针跳动的距离更增大一些。连续作了四、五次改进以后,他终于达到了把“八一六式”机完全改装成“八一二四式”机的目的。中底机改造成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中底组的工人无不兴高采烈。全车间九台“八一六式”机在八月底全部改装后,中底组的生产任务就月月完成甚至超过。从八月到十月,该组每月生产量平均达到了一万五千双。到今年年底,该组共可节省零件和机针的消耗费九千多万元,可增产八万双中底,两项折合粮食二百七十吨。按照已改装的九台机器和计划从旧机器改装的七台中底机计算,第四橡胶厂可从明年增加设备的费用中节省两亿五千多万元。
马绍良,这位从新纪录运动以来已连续九次得奖的先进生产者,最近又得到了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的一枚镀金奖章和一笔奖金。但他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现在,他正在继续钻研着一人操作两台缝纫机的方法,并计划进一步改装中底机,使它能带上自动剪刀,以便更加提高机器的效率。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