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绿色的“生物圈”——访墨西哥金塔纳罗奥州生态保护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7
第7版(国际)
专栏:墨西哥通讯

绿色的“生物圈”
——访墨西哥金塔纳罗奥州生态保护区
本报记者 郭伟成
当我们这架小小的螺旋桨式座机越过了墨西哥高原,飞临加勒比海上空时,我看到了两种不同的绿:平静的加勒比海,泛着碧绿的光采,隔着一条白色海滩沙带,却是一片莽莽苍苍的绿原。这就是墨西哥东南部金塔纳罗奥州的“生物圈”,亦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自然财富”的“希安康”生态保护区。经墨西哥城市发展及生态部的安排,我们外国记者一行才有幸进入了这个绿色的神秘世界。
“保护站”
金塔纳罗奥州的首府切图马尔座落在尤卡坦半岛南部。从空中看,切图马尔象是绿色林海中的一个孤岛。出城不远,就是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在切图马尔西北40余公里,汽车颠簸着钻入了林间。我们的第一站,是“圣费利佩—巴卡拉尔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站”,它负责对1064公顷的原始林带中濒危动植物的抢救工作。
其实,保护站就是一个热带动植物园。沿路的树上,挂着一块块小木牌,上面标明植物的种类、分布。已登记的有雪松、桃花心木、红斑木等35种,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珍奇植物品种,有待进一步调查。保护站负责人、生物学家胡安已经在这儿工作了7年。他告诉我们,根据初步调查,这一带林区有52类215种禽鸟类动物,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候鸟;还有18类35种哺乳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不仅要了解动植物的种类、分布、迁徙、居集密度等情况,还要及时救护处在危险中的动物,精心饲养后,让它们重返大自然。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墨西哥政府规定禁止买卖野生动物或野味
(肉类)。但是,还是会有人从森林里捕猎图岗或蛛猴,奉养在家作吉祥物。对此,政府规定,每占有一只动物,需交纳460万比索(约合3500多美元)的登记费。保护站则积极从附近居民点收回各种动物,也有人主动把受伤的动物送回。今年以来已收回50多只蛛猴,大多数经过“疗养”已重返林间。有人抱来一只更小的猴子,胡安解释说,这叫“吼猴”,夜晚在林子里,相隔几里路就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是一种已经濒于灭绝的珍奇动物。目前这儿还收养着5只白尾鹿和15头项链猪。看来“疗养院”的生活很适宜于野生动物的生存,项链猪已经繁殖了后代,不久将携带子女一起回到大自然去。
进入“希安康”
公元5世纪,玛雅人的一支部落从中美洲千里跋涉来到尤卡坦半岛的现今金塔纳罗奥州一带。他们披荆斩棘,穿过野兽出没的热带丛林,终于看到加勒比海的万顷碧波托起了一轮红日。“呵,希安康!”(意为天之始)他们终于找到了“太阳神的摇篮”,便在这儿定居,创造了灿烂的玛雅文化。希安康也由此得名。
从古到今,希安康一带始终保持了它的原始风貌,至今只有四条小径可以进入这广袤的“天之始”。
在进入希安康的一个路口,我们惊异地发现了一棵印第安人称之为
“比契”的古树。墨西哥生态学家罗贝托说,这是印第安人的“圣树”,树龄当在三四百年,至今华盖如云,树干6人勉强合抱。有趣的是,粗大的树干上竟长满了剑麻、仙人掌,垂下许多仙人鞭。浓密的华盖里,点缀着红色的仙人掌花,实在有点儿出奇。
希安康1986年被墨西哥规定为国家保护的原始生态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为世界级的墨西哥五处
“生物圈”之一,也是唯一被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自然财富”的一处。一小时后,我们到达位于希安康腹地的圣塔特莱萨生态区科研管理站。林间空地上,座落着几幢绿色的小房,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幽香。管理站负责人介绍说,整个希安康面积约占全州的1/10,只有北部沿海的大约一千多居民;其中有一部分在科研工作者指导下进行渔业生产活动;总面积3/4以上的中心地带是禁止任何生产活动的,全部用作科研。
据墨西哥生物学家的大体了解,在希安康境内有1200余种不同的植物。至于动物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目前尚无确切的统计,这座“人类自然财富”的宝库吸引了各国科学家。除了墨西哥联邦政府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也拨款资助对希安康生态区的科研调查。
希安康除了优越的自然资源外,还拥有一笔巨大的人文财富,在它北方的接合部,座落着玛雅人在公元5世纪建造的图伦古迹。那巨大的城堡,壮观的庙宇和祭坛,在经过十多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仍然保持着它昔日的气派。古堡下的悬崖峭壁里,顽强地挤伸出绿色的灌木,开放着朵朵艳丽的红花。面对这雄伟的古迹,我的脑海中不期然想到墨西哥人说过的话:他们民族的“根”就起源于这永恒的玛雅文化与绿色的希安康丛林。这该是多么富于生命力的“根”呵。
(待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