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做“中国的脊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8
第1版(要闻)
专栏:每周论坛

做“中国的脊梁”
高新庆
人能“顶天立地”,靠什么?生物学家说,靠脊梁。
一个民族、国家的崛起和振兴,靠什么?事实证明:也要靠这个民族、国家的“脊梁”。
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还说,“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鲁迅先生特别表彰在共产党领导下,历尽艰难困苦,英勇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民族的解放“前仆后继的战斗”着的人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自信力,也正是他们在激发、唤醒中国人的自信力。他们是灾难深重的“中国的脊梁”。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方针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正在进行新的长征。美国著名作家、前《纽约时报》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他的新著《长征新记》里预言:“这次新长征同原来的长征一样艰难,而且可能成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社会和政治实验。”
如果说,第一次长征导致的结果,使“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那么第二次长征,将使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新长征需要千千万万新的“中国的脊梁”。胶东半岛新牟里村破土而出的常宗琳,以及其他农民企业家,象天津静海大邱庄的禹作敏,广东顺德的区鉴泉,吉林的卢志民,江苏的肖水根,辽宁的李桂莲,河北的武吉龙,浙江的鲁冠球,湖北的周作亮,陕西的郭建民等,都是这样的“脊梁”。他们受够了贫穷的苦难,从心底产生摆脱贫穷的渴求。他们紧紧抓住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民带来的从未有过的“机运”,“审时度势不失良机”,迅速、果敢地医治了“十年动乱”的创伤,“穷当益坚”,广招人才,艰苦创业,锲而不舍,发展壮大村办工业、村办服务业、村办商业、村办运输业,改变了几千年单纯向土地“讨饭吃”的局面,把绝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上,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搏击风云,扬帆远征。他们在八九年的时间内,使所在的乡村成为全国先富起来的榜样。
事实有力地说明,赢得第二次“解放”的农民,摆脱了“左”的桎梏,真正当家作主之后,会爆发出何等伟大的创造力!
从他们那里,我们看到了新长征带来的巨大的希望。从他们那里,我们也看到了新的“中国的脊梁”和中国农民对中国振兴所起的历史性作用。
我们人人要争做“中国的脊梁”。改革、开放需要这种“脊梁”,实践的沃土正在大批培养这种“脊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