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过路候鸟也会叫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8
第2版(经济)
专栏:农村改革第九年

“过路候鸟也会叫好!”
新华社记者 梁鸣达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沿,如今又新添大片绿洲。绿洲幼树葱茏,庄稼茂密,蝶飞鸟鸣,野兔跳逐,在茫茫沙海映衬下显得异常青翠。
“绿洲才四岁,我是绿洲主!”72岁的维吾尔族老农尼牙孜巴克卡尔诙谐而自豪地说。1983年植树节,他带领儿子女婿共9口人来到这荒凉不毛的伙西阿瓦提荒原安家,连年平掉大小50多个沙包,共开荒320亩,种植沙枣、新疆杨、洋槐、桑及葡萄、桃、苹果、梨、杏17.5万株,去年林地套种苜蓿、小麦收入3000多元。他捋须微笑:“现在政策好,人受益,禽兽沾光,过路候鸟也会叫好!”
这片名为伙西阿瓦提的绿洲,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新辟绿洲之一。
星罗棋布的家营小绿洲是和田地区开发利用沙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东起民丰,西到皮山的共670公里长的风沙线上,记者在昔日光秃秃的沙荒地上,参观过千亩沙拐枣、万亩沙棘,以及大面积的沙枣林和人工培植的红柳滩。这些大片绿洲分别由乡或村统一规划,联合引水,分户经营,谁种谁有。其中仅红柳林地已达28.9万亩,抑风治沙,蔚为壮观。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仅次于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被称为世界第二流动性沙漠,频繁的西北季风吹扬流沙向沙漠南沿绿洲倾泻,和田地区成为我国风沙危害最严重地区。1958年到1962年,这里提出“向沙漠进军,向荒地要粮”的口号,在流向沙漠的喀拉喀什、玉龙喀什和克里雅河下游两岸,开垦40万亩沙荒,建立起一批社办农场。“大锅饭”加上十年动乱,新农场大量土地因风沙严重被迫弃耕,社办农场四周的天然胡杨林大片被毁,风沙危害加剧。
农村改革为防风治沙和开发利用沙漠注入了活力。当地制订了在沙荒上造林开地谁种谁有的政策,于是,这里很快掀起一个国家、集体、个人一齐动手创建绿洲的热潮。各县胡杨林管理站对被毁的胡杨林地进行轮流封禁、引洪淤灌,抚育改造天然胡杨林面积已从1979年的27万多亩增加到目前120万亩。许多世世代代饱受风沙之苦的维吾尔族农民抚今思昔无限感慨:“现在是人有劲,树肯活,沙漠变绿快!’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布达村农民卡迪尔库尔班今春自筹资金7000元,从银行贷款5500元,在远离村庄15公里的沙荒地上打井一口,开荒56亩,种树10000株,种瓜10亩,现在瓜园已开园应市。据统计,仅和田地区,象卡迪尔库尔班这样的户就有600多,共创建新绿洲2.1万多亩。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