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后继乏人:我国水球运动面临危机——全运会水球决赛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8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体育

后继乏人:我国水球运动面临危机
——全运会水球决赛观感
全运会水球比赛暴露的突出问题,是水球运动人才的匮乏已成燃眉之急。参加决赛的七支队伍,除长期活跃在水球赛场上的六支南方水师外,新军天津队顶替了前年解散的解放军队。二三十年的格局,仅有这一丝变化。
“老将雄风不减”。游泳池边常可听见这令人喜忧交加的议论。几支强队仍然使用老将冲锋陷阵。福建队招回了离队五年之久的王战带兵上场。广东队亦是凭借老国手33岁的蔡添雄和31岁的蔡盛六在场上组织攻势。老队员克服了已趋衰竭的运动机能障碍,顽强奋战,起到了鼓舞军心和凝聚战斗力的作用。一些老队员靠不断输氧来适应28分钟的水中激战。此景感人至深。没有他们,整个比赛将黯然失色。
老队员们的表现使新手们相形见绌。国家队兼广东队主教练彭绍荣说,年轻队员的个人技术、战术意识和战术运用的熟练性都无法与老队员媲美,能够达到国家队水平的年轻选手如凤毛麟角。这正是各队普遍起用老队员的原因所在。我国目前从事水球运动的优秀运动队不足200人,如此薄弱的人才群,再加上在选材和训练上的失误,很难造就大批新人。为此,水球界曾多次发出呼吁:要象保护大熊猫那样,扶植水球运动。水球是我国达到世界水平的项目之一,曾获世界锦标赛第10名和奥运会第9名。并夺得三届亚运会冠军。若不采取措施,促进水球运动的发展,中国水球在亚洲的优势也将失去。
面对水球运动的现状,国家体委主管水球运动的行家们深感忧虑。他们承认,这次比赛忧大于喜。在现在的条件下,发展我国水球运动的关键是提高各队的训练质量,降低淘汰率。
本报记者 李北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