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人类四十六条染色体是怎样发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8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人类四十六条染色体是怎样发现的?
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染色体标本分散不好,常常重叠扭曲在一起,显微镜下很难辨清。直到一九二三年,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校长、著名遗传学家潘特教授还提出,人的染色体数目和大猩猩、黑猩猩一样都是四十八条。
一九五二年,美籍华人徐道觉开始从事人类和哺乳类细胞核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半年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心情很是烦躁。就在这时“奇迹”突然出现了。一天他用胚胎组织进行常规培养,无意中显微镜下出现了铺展得很好的染色体。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出去围着大楼转了一圈,又去了咖啡店,再回到实验室,标本依旧清晰可见。他大喜过望却又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花费了三个月的时间,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逐一进行了检查,才终于搞明白了这个“奇迹”出现的原因:实验室不知哪位技术员把配制冲洗培养的平衡盐溶液误配成了低渗溶液,细胞膜在低渗液中容易胀破,所以染色体溢出后铺展良好清晰可辨。当时尽管一再追问,也没人承认这个“过失”。
徐博士发现的这种低渗处理法,打开了细胞遗传学通往兴旺发达的大门。可以说,他手中已握着发现人类染色体正确数目的钥匙。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他对潘特教授的崇拜,他却未能否定四十八条的论点。
一九四四年十二月,美籍华人蒋有兴教授,在用流产胎儿肺组织作培养时采用了徐博士的低渗处理技术,可是始终未能发现预期的四十八条染色体。他没有苟同别人的看法,勇敢地提出了自己的论点:人的染色体是四十六条而不是四十八条,并于一九五六年发表在杂志上。一九六二年,蒋教授因其卓越贡献而荣获美国肯尼迪国际奖。从此人类在对自身的认识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摘自十月八日《北京日报》乐俊河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