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一个有待广泛认识的大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10-19
第2版(经济)
专栏:

一个有待广泛认识的大市场
设备租赁市场的出现,对不少企业寻求资金、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提供了极其方便的条件,可惜,它还没有发展到应有的繁荣,愿有更多的企业认识它,运用它。
吉荫桐
一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设备租赁市场,正在我国形成。
这是伴随经济改革应运而生的产物,给有胆有识的企业寻求资金、获得先进技术、更新机械设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1981年以来,我国陆续出现了40多家各种类型的租赁公司。有国营的,有中外合资经营的,也有金融机构兼营的。他们在接受用户申请后,以借贷方式从国外为其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用户一不靠国家拨款,二不靠银行贷款,只需较少租金就可用租赁方式获得价值较高的设备。新设备由国外制造厂家负责安装、调试,并培养使用与维修人员。用户边生产,边收益,边付租金,取得“借鸡下蛋,用蛋还钱”的效益。租约期满,或续租,或以低价留购,或退回,用户可充分选择。
几年来,我国各行业已先后有1000多家国营、集体和乡镇企业用租赁方式,引进了先进设备。
规模最大的中国租赁公司,6年来已为各行各业500多厂家租赁引进近5亿美元的设备,完成700多个项目。广东南海发电厂租得日本三套发电机组,于1985年底发电,两个月内就发电600万度,每度电平均为南海县增加工业产值7元,为县财政增加收益1元。无锡协兴毛纺厂租赁美国17台新型毛纺机,产品全部出口,原定3年付清租金,去年一年就付清了。
中、日、西德合资经营的中国环球租赁公司3年来已为我国300多家企业租赁引进2.7亿美元的设备。吉林油田从美国租赁引进压裂设备用于40口油井,今年4月投产,每天出油量提高1至2倍,全部租金半年即可付清。
1981年组建的中日合资经营的东方租赁公司,为国内500多家企业承办了619个租赁项目,签约额达5.1亿美元。
广东、江苏、浙江、天津、上海、深圳、温州等省市开办的租赁公司,也都为当地企业完成了许多项目。
设备租赁市场目前有如下特点:
——国营租赁公司也好,中外合资的也好,在接受用户租赁申请时,严格遵守两条原则,一是必须属于国家计划内的项目,有上级部门的批准书、可行性方案和偿还租金的保证;二是不接受重复引进。这样,就保证了租赁业务活跃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跑道上,跟中国的宏观规划紧紧合拍。
——各家租赁公司都以扶持创汇企业为重点。
——近两年来,许多租赁公司努力组织国内企业出租设备,帮助出租者实现销售、承租者获得设备。中国租赁公司去年成交的项目里,国际项目47个,国内项目117个,按成交额比重计算,国内项目已占30%,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
——尝到了租赁甜头的企业,已经把租赁设备运用为扩大再生产的经常性手段。
几年来,我国设备租赁市场已成交23亿美元,这是很大的发展;但从需求看,又显得太少了。究其原因,除去租赁公司的触角尚未广为延伸,知之者不多外,主要的是,我们的企业多年来习惯于大而全、小而全,不惜重金购置一套从零配件加工到总装的全套设备。一旦市场风云骤变,需要调整产品结构,全套设备只好闲置。一句话,缺乏一种拥有设备产权所引起的风险感。今天,改革正日益深化,精明干练的企业经营者该清醒地看到:提高生产率所带来的好处和利润,来自对设备的使用,并非来自设备的所有权。为促进租赁事业加快发展,我国一些租赁工作者提出两点希望,一是制订有关法律与法规,保护出租者与承租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办事;二是发展租赁事业要有统筹规划,使各家公司协调发展,形成合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